保障房项目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有望松动
在国内经济大环境下,一直快速增长的债券市场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人士处最新获悉,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在研究一些措施进一步助推银行间债市的发展,包括在保障房项目发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的执行层面都有进一步松动的倾向。与此同时,发改委、证监会也有意进一步放低企业发债门槛,放宽相关限制,扩容市场。
困境 企业债券融资增幅放缓
多项数据显示,在国内大环境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直接融资持续低迷。
在IPO融资方面,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12年上半年,沪深股市IPO共计105宗,融资总额77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幅度达38%和56%。另外,2012年上半年,IPO平均融资额也有所下降。
在债市方面,虽然监管层鼓励债券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但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1至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2.56万亿元,同比减少21.0%。
具体而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在经过过去两年快速发展后,增速也逐渐回落。Wind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短融和中票发行规模分别为4566.37亿和3428.56亿。其中,短融发行规模同比增长为5.2%,和去年近一半的增幅相比明显回落,而中票发行增速同样显现回落迹象。
“从今年1至5月的情况来看,短融和中票申请注册的企业大约增加了45%,但是净发行量减少了几百个亿。换句话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有发行债券的额度,但没有选择债券融资。这和银行有效信贷投放不足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实体经济需求没有完全被拉动起来。”一位接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权威人士表示。
尽管今年1月至5月间,企业债发行量已经达到了2800亿元,提速迹象明显,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是由少数几个企业债大单拉动,并不具有趋势性。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监管层鼓励债券市场发展促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但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发债融资的意愿和需求下降。
除需求原因外,额度和政策也是限制企业发债规模的因素之一。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陈滢表示,部分企业受到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总资产40%的限制,发行短融和中票的空间有限。向威达则表示,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也很难通过发债形式融资。
扩容 交易商协会探索各种方式助推债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银行间债市主承销商人士处最新获悉,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正在研究一些措施进一步助推银行间债市的发展。
据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些措施包括诸多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债券注册的速度;有条件的放宽发债的限制,包括在保障房项目发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方面政策有所松动、铁道部企业债不再被计算在40%发债上限额度之内;在期限、利率等方面加大对债券产品要素的创新设计等。
接近交易商协会的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最近交易商协会召集主承一起开了会,也在考虑围绕“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来做一些工作。他指出,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方面,协会一直是进行名单制的管理,即若该企业是在银监会认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内,将不予发债注册。而现在,协会也在考虑不单纯以名单为判断标准。该人士指出,有的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进入了名单而不能进行外部融资,实际上,若该企业是市场化独立运作的法人主体,符合“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现金流、真偿债、真支持”的“六真”原则,协会现在也愿意支持其发债。“是否被定义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该是企业外部融资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还应该是以其披露的信息为准,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概念。”该人士指出。
另外,该权威人士也称,在保障房发债方面,此前协会在尝试保障房发私募债方面已经尝试了一段时间,也比较成功。现在针对一些不单纯做房地产的、综合性的主体,若其承担了一些保障房建设的任务,协会也愿意支持其融资。
“这些措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承销量影响不大,但是这是个态度和信号。”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此前,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经正式通知银行间债券市场各主承销商,凡公开市场评级在AA(含)以上的发行人,将不区分企业性质,允许其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额度互不占用。
在债券市场一直有着“40%天花板”的规定,这是指《证券法》第十六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此前,除AAA(含)以上央企及核心子公司以外,其他发行人若其除短融之外的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公开发行的信用债累计债券余额达到企业净资产的40%,将不能获得短期融资券额度注册。而新政策出台后,约占市场份额为75%的AA(含)企业发行人的短融将单独计算额度,不与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的发行额度合并计算。市场人士纷纷预计在目前短融和中票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发展陷入一个相对瓶颈情况下,这项措施出台后,市场的需求将大大被激发。
同时,交易商协会还欲通过降低发行门槛和放宽合格投资人范围,加快推进非金融企业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有业内人士预测,到今年底,保守估计定向工具存量会超过4000亿元,不排除突破5000亿元大关。
“不能把上述这些措施仅仅理解为是为了扩容,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市场进一步完善。”上述接近交易商协会的权威人士表示。
趋势 监管层有意放低债券融资门槛
不止是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实际上,包括证监会和发改委在内的监管层,都有意进一步推动这个市场发展,扩大其市场规模。
在去年,证监会简化了公司债审核程序,放松了对公司债的审核要求,将短融不计入发债额度内,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债的发行,去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加了152.43%,今年1月至5月增长了36.64%。另外,记者获悉,在今年已经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基础上,证监会有意继续做大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而深交所也在研究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柜台交易。
而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方面,据媒体报道,发改委也在酝酿有条件的放开其发债限制。在此之前,被银监会纳入监管名单的地方融资平台,发改委明确不再接受其发债的申请。不过,有债券承销人士表示,发改委已经开始受理该类地方融资平台申请,但必须是全覆盖的退出类融资平台才会被受理。据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去年四季度以来,发改委财金司和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时松时紧。不过从近几个月的趋势来看,应该是在往放宽的路上走。”
“《预算法》修正草案没有给地方政府借债权,未来融资平台还是主要融资途径。现在对地方政府平台融资的限制还是很多很严格,但不排除未来会开一些口子。”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表示。
而对于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张漪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市场存在流动性不高、信用评级信用不够、机构投资者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会计税收等配套制度跟不上产品创新的要求,避险工具不足诸多问题。
“推进债券市场市场化进程,应给予不同发债主体同等待遇,还要在定价机制上要体现出不同信用等级发债主体的风险溢价。”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
石磊也指出,债券市场发展目前处于去监管化的大背景下,要让市场能够自由发展,增添市场活力。同时债市发展还要加大产品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