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建言:货币与财政不宜大扩张
|
建议非对称降息两次,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
|
|
2012-06-15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14日召开第三十六期“经济每月谈”会议,多位主流经济学者就如何稳增长献计献策。他们认为当前不宜实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大扩张,要防止进一步追加和叠加政策的过度反映。 经济学家提出,稳增长主要是贯彻好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至于具体举措,除了已被广泛讨论的减税,鼓励吸引民资等手段以外,建议考虑下半年再进行两次25至50个基点的非对称降息,以外汇票据为抵押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进行我国第三次债务重组,扩大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原国家发改委财经司副司长曹文炼认为,5月份的数据表明国务院采取的宏观微调政策已经开始奏效。特别是近期,关于扩大投资,加快建设项目审批,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政策密集出台,经济很有可能在二季度末企稳回升。当前的形势好于2008年出台四万亿的时候,虽然现在海外经济形势、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强,但是我国只要通过逐步稳健的下调利率就完全足以应对。 “今年下半年预计还可以下调两次,每次25或者50个基点,最重要的是按照现在的方向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曹文炼介绍说,这次降息是存款上浮10%、贷款下浮20%,下半年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让存款利率扩大上浮,贷款利率扩大下浮。 考虑到稳投资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曹文炼建议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债务大重组,把短期债务变成长期债务。他说,要扩大投资要么是靠企业要么是靠政府,然而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着较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利息负担,因此稳投资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实行中国式的扭转重组,想办法进行债务重组,把短债变成长债”。 据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过两次债务重组,有了很宝贵的成功经验。 曹文炼认为当前是实行第三次国民经济债务调整的有利时机,一方面是因为现在通胀压力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既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投资又需要钱。至于具体操作,他建议以外汇票据为抵押共发行2万亿元的人民币国债,其中6300亿元归中央财政使用,13700亿元由地方政府发行,归地方政府使用,与上两次特别国债一样不计入当年的财政预算赤字。这样做不但可以实现发长换短的计划,因为债权的利息比银行贷款利息低2至3个百分点,还同时降低了利息负担。 考虑到稳投资同样需要民间资本参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原全国工商联政研室主任陈永杰表示,在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短缺行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实行公平的税费政策和融资政策。陈永杰建议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他说,最近虽然允许了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但是刚刚开始,规模较小。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