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寅吃卯 倒逼延迟退休
2012-06-14   作者:南雨  来源:金融投资报
 
【字号

    最近几天关于延迟退休的网络投票结果都是否定性的。反对者据分析主要是两大人群,一种是希望早些拿到退休金、自行安排以后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二是担心晚退休者挤占优质工作岗位、从而影响自己前途的年轻人。
  一方面,退休早,意味着社会要向退休者提供更长时间的养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负荷因此更重。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大大提高,延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养老金对养老金缺口和资金平衡有着很大好处,有助于扩大养老金资金规模。

   入不敷出的养老金缺口

  据社科院统计,截止2010年底,国家养老金个人账户应有资产1.9万亿元,但实际账户仅有2039亿元,其1.7万亿元的缺口将由政府填补,2010年全国GDP增量只有5.7万亿元。也就是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30%将会用来解决养老问题。另据世界银行估算,按照现有的制度和模式,从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
  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延长退休年龄,每年减缓200亿元的基金缺口,总算聊胜于无。
  据了解,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按照不同人群分为三个层次,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最早,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即由企业和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社会统筹部分,个人按工资的8%缴纳个人账户,不足部分财政补贴。“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总体不强,特别是吸纳了70%左右就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差,加上《劳动法》等执行不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并不广,社会统筹和个人缴纳部分并没有做到应收尽收,也未实现大幅度盈余积累。”保险业内人士黄贵林告诉记者。据人社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金总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金2272亿元,全年总支出12765亿元。从上述数据看出,如果扣除各级财政补贴,养老保险金收入只是做到了略有盈余的收支平衡。按照当前这一收支平衡现状,如果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数量一旦增加,那么就会打破收支平衡,入不敷出。

  延迟退休势不可挡

  在养老金缺口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学界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成为纾解社保基金缺口压力的一条通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给社保基金输血的可能。

  根据多位社保专家的测算,延迟退休年龄之后,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尽管在目前1.7万亿元的缺口规模面前,这只是杯水车薪。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延迟退休年龄产生的“年轻人”红利将被增速的老龄化人口抵消。
  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内赡养比稳定在3:1,即三个年轻人抚养一个老年人。而一旦出现老龄化趋势加速,现有的平衡关系必然会被打破。因此才有推迟退休年龄的动议。
  之前关于“延迟退休”的报道就指出:理性地看,不论是现在遵照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执行的退休年龄政策,还是将来要统一延迟退休年龄,其实都属于“一刀切”政策。
  就像网上赞同或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声音一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甚至家庭情况都不同,最好还是有一整套细分的、可选择的退休年龄制度,在一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供劳动者自由选择退休的实际年龄。
  据介绍,上海劳保方面就曾在2009年表示,上海将采取的政策就是“柔性退休”。在柔性延长领取养老金问题上,政府将出台指导文件,但这并不是强制的,只是对一些需要的人,需要的单位提供了帮助。“柔性延长”后,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过与单位协商同意,就可以延续他的工作寿命。
  而如果经济、身体方面有困难的职工,就可以较早退休,真正起到社会保障弱势群体的作用。即便这部分人群的退休工资不够用,他们自己再出去找点零活补贴家用,相比全职上班要自由得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网民关注]延迟领养老金应与促就业保持平衡 2012-06-07
· 养老金运营应寻求稳健盈利模式 2012-06-07
· 养老金投资“只赚不亏”承诺不靠谱 2012-06-04
· 养老金入市 没有退路 2012-05-29
· 缺口1.7万亿 养老金开源信号频出 2012-05-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