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眼里,医院的药师经常通过采购药品收受回扣或者拿统方费,而在患者眼里,药师就是发发药品,根据医嘱教患者如何吃药。实际上,这都不应该是药师的核心“工作”。在“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并增设药事服务费”的医改政策背景下,记者走访了推行药事服务的相关医院和公司,初步揭开“药师”的“神秘面纱”。记者调查发现,如果药师能够真正回归本职岗位,不仅更加有助于用药安全,还有助于合理用药并减少患者支出,而这些都有待于医改的进一步深化。
很多药师充当采购员和搬运工角色
长期以来,医院药师所在的药剂科,一直从事着简单的药品采购、仓储管理等工作,药师很少有时间真正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和服务工作。据云南云卫药事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正干了解,江苏某三级甲等医院,庞大的药剂科拥有143人,多数人热衷于忙着药品采购。
曹正干是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事服务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底,昆明第三人民医院开始与南京医药股份公司合作药事服务,由曹正干具体负责。合作中,医院药剂科从具体的采购身份转移为对采购行为的监管上来,医师则回到了患者身边。公司为医院提供的自动化药房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提升了医院药品的管理水平。“以前病人取药起码排队15分钟,现在不用排队了。原来药房4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只要一人就行。”
药师不产生经济效益
34岁的徐航,是鼓楼医院一名主管药师,2008年之前一直在门诊药房、药品库房、住院药房等处,工作主要就是保管药品、发放药品。2008年之后,她成为医院心胸外科的专职抗凝药师。“抗凝药用多了会形成血栓,用少了则继续出血,我们配合医生精确地掌握用药量。”她说:“我们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而产生社会效益。”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教授表示,药师没有处方权,只是在医生决定临床用药时参与用药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合并用药时。在门诊药房对处方进行审核时,如果发现“配伍”禁忌和超剂量处方,就会拒绝调配,打回让医生重新开方,确保用药安全。
如今,徐航每天早上要参与病区医生的交班和医疗查房,参与病区的病历讨论会诊,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审核用药医嘱,对不合理用药与医生进行沟通取得一致,同时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处理意见。
药师回归之路不平坦
在鼓楼医院党委副书记周长江看来,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方后,严格执行合理用药,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会直接给医院“减少”收入。例如,以前的无菌手术,65%会使用抗生素,医生认为那样更安全,现在有了药师的指导,95%的手术不再用抗生素了。周长江通过对本院100例属于无菌手术的疝修补术的费用发现,由于药师“不主张用抗生素”,过去每例手术的药品费用平均在2200元左右,现在只要500元左右。“这是药师指导合理用药后产生的效果,直接给患者节约了费用。”
如果只像徐航所言“药师不产生经济效益”,显然无法长期维持。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院长朱阳春告诉记者,医院的药品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是有成本的。“药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药品拆零、药剂科的人员费用,这些成本加起来,应该占药品价格的10%。”曹正干认为,医院通过药品加成获得的利润,有60%消耗在药品的院内流通上。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教授认为,正因为药师长期从事的采购员、保管员的角色,岗位职责决定了他们在审核处方时不会那么用心。“现在要真正让药师发挥专业作用,就必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补偿,但现在补偿政策并不明朗,还没有真正破题。”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南京医药、九州通等医药流通企业与相关医院合作的药事服务项目,不仅能大幅度解放医师的生产力,还能有效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给医院带来的损失,但这一做法却面临政策障碍。
昆明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李武辉介绍,昆明三院去年销售药品5700万元,获得公司返还670万元,同期296个品种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让利患者306万元。“医院获得的返还,挤占的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利润以及部分医生的灰色收入,医院药品库存降低后,也减轻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曹正干表示,医药流通企业借助供应链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整个供应链增加30%左右的收益,增益由厂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和患者等整个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医院通过药事服务获得的返还,实际上要高于通过加成获得的利润。”目前,与南京医药进行药事服务管理的合作医院有277家,涉及江苏、云南等9省区。但目前国家政策不允许二次议价,不允许返利,而此法就属于二次议价和返利,所以曹正干也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