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6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喜忧参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高于去年。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38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同比名义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8%。 居民收入是不是增长了?应该讲,近两年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政策努力。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个同步”: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保增长、控通胀”转变为“稳增长、防通胀、惠民生”。在这样的主基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收入分配和财税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6个省份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定为10%以上。此外,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政策方面有提高个税起征点、结构性减税、增值税改革等;农村方面则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及各类惠农政策。可以说,当前的收入增长是前期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 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却仍有“被增长”了的感觉。这里既有主观感受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的因素。今年统计局开始推出居民收入中位数指标。所谓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一般而言,中位数在数据分布比较平均的时候,与平均数相对接近;在数据分布差异较大的时候,特别是有少数数据大幅高于或低于其余数据的时候,则更能反映群体的中间水平。根据统计局的说法,我国收入分配呈现偏态分布,因此,中位数与平均数会有所偏差。这样一来,收入高于中位数水平的人往往不去抱怨“被低估”,而收入低于中位数水平的人会有“被增长”的感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造成中间凹陷的收入分配结构。 更重要的是,资本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一般居民的投资渠道和资产增值渠道十分狭窄,而高财富人群却可以不断“以钱生钱”,因此,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远远赶不上财富分配差距拉大的速度。 要改变这一局面,不仅要提高劳动要素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还要建立健全知识、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避免向资本过度倾斜。只有从财富分配渠道的源头做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才不会总有“被增长”的感受。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