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由于工业化是创造供给,城镇化是创造需求,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必然是加快城镇化,同时又要吸取欧美金融危机的教训,注意防止“去工业化”或“实业空心化”。这应当是平衡供需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内在要求。 扩大内需的引擎在于城镇化。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有三: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2011年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0%,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城镇化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和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服务业才能加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45%,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吸收1000多万农民入城,进而带动约1500多亿元消费需求。 应当强调的是,大国的城镇化离不开现代工业化。经验和理论分析均证明,城镇化过慢,工业化将缺乏市场需求方面的支撑,因而将失去动力;而工业化过慢,城镇化就会缺乏足够的产能供给,城镇化也将失去依托。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美欧等国长期以来重消费轻生产,“去工业化”现象比较严重,制造业严重萎缩,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欧美领导人已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在2009年底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 现在仍有一些观点主张不提中国工业化问题。笔者认为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现在的问题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如何摆脱传统工业化、摆脱传统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降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当前无论欧美还是整个世界经济面临复苏不稳定性在于还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高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浪潮还未到来。但作为经济周期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随着危机倒闭机制,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由于我国工业化仍处于中期向后期高级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即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都处于加快发展关键时期,因此欧美“去工业化”导致实业“空心化”这个教训值得深思。 我国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使工业化的速度和城镇化的速度相匹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要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出一条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化道路,从而为城镇化提供新的供给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