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我国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甘南、富裕、克山等县市采访发现,尽管该省去年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粮食总产达到了1114.1亿斤,跃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农村基层技术人员普遍匮乏,无法满足超负荷的农技推广以及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层推广过程中常常出现“梗阻”现象,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隐忧,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进程。
农业科技促农民增收 科学种田深入人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国产粮大省,黑龙江近年加大了农技推广和应用,使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连年增收。在巨大的示范效应下,科学种田理念已被当地农民广泛接受,搜寻良种信息,交流科学种田经验,已成为黑龙江农民农闲时的中心话题。
黑龙江省甘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种植条件较差,是黑龙江省典型的旱区,当地一直流传着“十年九旱”的说法。据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推广中心主任徐耀坤介绍,甘南县农业耕地329万亩,耕地粮食作物280万亩,2011年该县创纪录地实现了粮食产量26.1亿斤,比上年的21亿斤增产了接近20%。“与2010年相比,全县的耕地面积并没有增加,粮食增收完全是靠节水灌溉、良种和田间管理等农技应用实现的。” 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农业示范区智能温室中,记者看到了兴十四村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繁育的种薯,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提纯和脱毒。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告诉记者,去年收获季节,经过科学繁育,培养出的马铃薯种薯在大机械深松种植下,创下了亩产1万斤的新纪录。此前,马铃薯的亩产产量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半。
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当地的农业部门还利用冬闲时节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培训农村科技明白人,开办田间课堂。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印说,近几年,富裕县水稻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由原来1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0万亩,并计划达到40万亩。由于水稻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特别是新增水稻种植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给农民省钱,农技推广人员就下到乡里、村里,先种出示范田,再让农民到地里看,哪个品种好,应该怎么种,一目了然。” 巨大的科技示范效应使科学种田得到农民的认可。记者在富裕县友谊乡勤俭村遇到了38岁的农民王钦鲁。谈起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时,他说:“现在科技很重要,以前老一代人种地没啥效益,产量也不大,就差在科技这块儿了。咱用科技手段种地,能够增产增收。有技术和没技术差别大了,种水稻一公顷产量能差五六千斤,就是五六千块钱哪。” 王钦鲁告诉记者,3年前,他和村里的几户农民合伙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水稻。但在这个传统的玉米种植区,很多农民只吃过大米没见过水稻,对环节复杂的水稻种植技术更是一无所知。为此,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蹲点儿指导,冬季农闲时,农民到县里找专家请教。三年下来,合作社效益十分可观,一年收入几十万元,还购买了多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
基层农技人才匮乏 农技推广现“梗阻”现象
尽管目前农业科技应用深入人心,并在粮食增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记者采访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仍不牢固,条件艰苦、待遇低,年轻大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出现了年龄断层,加剧了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的矛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隐忧。 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印介绍说:“目前富裕全县只有72名农业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县中心35个人,3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一人,7年没进过本科大学生。35个人中有20人能到农村做指导,但相应农科专业人数有限。按全县近300万亩耕地面积计算,平均一个人要指导15万亩地,个别乡镇一个学农业科技相关专业的都没有。” 富裕县一位农技推广人员说,他1996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一所农业院校的植保专业,当时班级28人,现在只有3人从事植保相关工作,其中一人在省级农口单位,其余两人在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其余25人全部改行。他说,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十分艰苦,待遇又低,没有社会地位,不受重视,出路也较为窄,个人发展受限。 徐耀坤说,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技推广工作,给予专门的项目资金支持,解决了很大困难。但同时,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到基层要有人,可现在是人员不够,乡镇差的更多。“再有五到七年,我们中心的老同志就要下去一半,这些业务骨干退了,后边的人却接不上来。”
完善农技推广保障体系促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农业科技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技推广工作,但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缺乏制度保障,应加大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保障力度,逐渐完善农技推广保障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他们建议: 第一、完善农技推广保障体系,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补贴面。齐齐哈尔市农委农技推广研究员、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说,近年国家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全国770个示范县补贴资金7.7亿元,作为县级农技推广工作经费补贴,极大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缓解了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的局面。但目前,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补贴存在“充一饥不能解百饱”的问题。建议加大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保障力度,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办公条件;建立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有稳固的平台;配置先进实用的服务手段,主要包括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检测检验设备等,还要解决推广工作中急需的交通工具等问题。 第二,相应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断层。富裕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黄常柱说,目前下乡费用比较紧张,农技人员下乡没有补助费,赶上农忙季节,要天天坐长途客车下乡,吃饭也没有着落,建议在经费保障方面和农技人员待遇上给与更多支持。 第三,应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目前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存在业务素质低问题,村级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更需要培训,建议加大农业科技培训资金投入,采取灵活多样、分层次、划区域的培训,把乡镇、村屯作为培训重点,将培训班下移到项目县、乡两级来办,确保资金发挥更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