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能否借上市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同行意义重大。
经过一年半的漫长等待,唯品会在大幅下调发行价后成为今年首家成功赴美IPO的中国企业,但一波三折的上市进程和不尽如人意的股价走势,似乎仍诉说着中国电商企业赴美上市的艰难。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商赴美IPO是手段而非目的,中国电商仍需练好内功,用实力吸引资本市场的青睐。
唯品会上市一波三折
唯品会登陆纽交所至今已有4个工作日,纵观其IPO进程,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唯品会公布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现金流正经受较大压力。去年,唯品会实现净收入2.27亿美元,毛利润4334万美元,净亏损1.07亿美元,平均每月亏损近900万美元。截至2011年底,唯品会拥有的现金及等价物仅剩4495.48万美元,且未清偿的银行贷款还有1270万美元。
业内分析,如果在IPO成功前,唯品会还清银行欠款,其账目现金仅能支持运营到3月中旬,距离破产仅一月有余。如不还欠款,唯品会自有资金最多只能坚持到今年5月。
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唯品会路演时未获机构积极响应,发行价从最初的下限8.5美元降低至6.5美元,融资额7150万美元,较原计划融资1.2亿美元降低了40%。
即使将发行价从8.5美元的底线下调至6.5美元后,唯品会仍在首日开盘时暴跌7.8%,收于5.5美元,遭遇破发尴尬,跌幅达到15.38%。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唯品会在上市前大幅下调了发行价,首日又遭遇了破发,但唯品会最终成功登陆纽交所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美国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于中概股的信心开始恢复。加上今年美国整体经济环境出现好转,也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中国企业赴美IPO创造了较好的时机。
上市电商均亏损
唯品会并不是第一家赴美IPO成功的电商。2010年,麦考林和当当网两家“十年老店”均赴美IPO成功。但记者查阅两家公司的年报发现,这两家企业在上市后均陷入了亏损怪圈。
记者查询发现,“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在2010年上市之前,除2006年出现665万美元的亏损外,其余均保持盈利状态。但上市后,麦考林2010年净利润为440万美元,比2009年的721万美元下滑将近四成。去年,麦考林亏损飙升至3330万美元。
同样作为已经上市成功的当当网,却只有过一年的盈利历史。当当网CEO李国庆曾公开表示,当当网的一年盈利史是当当网对电子商务行业的信心之源。但记者发现,2010年,当当网净利润为3080万美元,但融资后,去年当当网净亏损达2.29亿元(约合3630万美元)。
这两家已经上市的电商股价虽未同唯品会一样首日即遭破发,但从上市至今整体也呈下滑趋势。截至记者发稿时,麦考林收盘价为1.36美元,与2010年其发行价(11美元)相比跌幅近九成;当当网收盘价为7.39美元,与2010年其发行价(16美元)相比跌幅超过五成。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运营的关键是资金链。IPO可满足B2C网站的融资需求,拥有充足现金量后,电商就能进行更大的产业投资运营,从而优胜于竞争者。这也是多家电子商务网站纷纷上市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电商市场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疯狂扩张规模,广告战、价格战等手段层出不穷,烧钱的速度也就越快,即便上市成功也依旧亏损。
IPO不是惟一出路
众所周知,中国B2C企业一直处于“融资、烧钱、扩规模、再融资”的怪圈内,当私募融资的计划泡汤后,IPO成为他们惟一的出路。因此,即使头破血流仍要迈入交易所大门的B2C们在继续“流血上市”的悲剧。
但在证券分析师看来,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上市是提高公司运营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年度利润超过千万美元,上市才有意义,否则即便上市了,该企业市盈率也会很低,筹集到的资本将十分有限。”
该分析师同时表示,企业一旦上市,就必须接受严苛的财务管制,实现公正透明的经营,并分散股权,在投资和拓展市场上也要受到各方面股东的制约。对现在仍处于发展期的电商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业内有声音认为,唯品会上市并不代表中国电商企业赴美上市的窗口重新打开,而更像是在投石问路,唯品会和美国资本界彼此在试探。电商企业要看看资本市场的风向,而资本市场则需要看到真实、可信、漂亮的业绩报表。“中国的电商企业仍然需要练好内功,扎实求稳,做好业绩,用真正的实力来吸引资本市场的青睐。”某B2C企业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