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5月,北京市已发放约4000万张公交一卡通,押金费用超过8亿元;按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0%计算,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高达2800万。 但如此一大笔“鸡生蛋”的消费者利率钱究竟用于何处,4000万消费者竟然不知情。与此同时,这个每年仅靠一卡通押金利率就能如此获利的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每年还能领取上亿元的公共财政补贴:自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财政部门分别向一卡通公司补贴1.5亿元、1.3亿元、1.3亿元,“供一卡通公司维持运营”。 根据IC卡制作的相关市场信息,超百万购买量的一张卡的成本最低可低到2-4元,而卡的出厂价格7元左右,与北京市公交一卡通公司收取的每张20元的押金有相当的差距。而在济南等一些城市,这类押金费用只有10元。 其实,关于公开“一卡通”押金使用情况的呼吁,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已经6次提出提案,但至今未获满意答复。同时,一卡通公司在向消费者收取押金时并未开具发票,也与相关法规相悖。 资料显示,为维持公共交通低票价制,北京市近些年来每年都拿出上百亿元资金用于补贴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但这一巨额补贴是如何算出来的,是按照什么样的“亏损”标准进行补贴的,公众并不知情。公众所知道的是,身为首都的北京市,每天不少公交和地铁线路乘客都拥挤不堪,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转的,即使是按每人两元收费,总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关部门是否对这些费用进行过严格监管审核?如果没有,就不该拿着巨额公共财政如此大笔“补贴”公交集团和地铁运营公司。 现代社会,公交一卡通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消费者和公共交通部门,但其中所涉的押金及消费者卡内费用,每年都是一个不菲的数字,涉及到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障由公共交通部门“亏损”带来的巨额公共财政补贴用得阳光透明,考验着政府公信力和执政为民理念的践行。因此,越难公开越说明背后有问题,便越有公开的必要。否则,公交一卡通就“卡”掉了政府公信力,“卡”掉了政府法治建设的成效。尤其值得思考的是,类似公交一卡通押金及利率不透明现象,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存在,而且始终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