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中国是时候考虑为欧债危机多砌一道“防火墙”了。 关于救不救欧洲重债国家,此前国内颇多争论。但今年形势逼人,不仅意大利、希腊等国迎来偿债高峰期,且财政紧缩政策之下多国经济步入二次衰退危险期。 欧洲的问题最终要靠欧洲人自己解决,但为其提供一条新的资金补给线,确保欧洲经济平稳增长,对疑云重重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福音。正如温家宝总理日前所言,现在欧洲面临债务危机,我们要从战略上考虑对欧关系,维护国家利益。一方面,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欧洲;另一方面,欧洲又是我们引进技术的最大来源地。从这个角度看,帮助稳定欧洲市场,实际上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从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看,当务之急自然是协助欧盟垒高“防火墙”。目前,欧盟的“防火墙”主要有两道:一是2010年5月欧元区国家同意设立、为期三年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二是将于今年7月提前启动的欧洲稳定机制(ESM)。前者可融资4400亿欧元,若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配套资金计算在内,救助资金可达7500亿欧元;后者规模5000亿欧元。由于早先已为爱尔兰、葡萄牙提供1455亿欧元,而希腊债务问题反复发酵,苦等1300亿欧元的次轮援助,再加上身负1.9万亿欧元巨额债务的意大利岌岌可危,“防火墙”已有捉襟见肘之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援助选择,风险偏大的如直接购买问题国家国债,较为稳妥的如增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通过后者向欧洲“输血”。 正所谓殊途同归。最近半年来,欧盟领导人全球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处找钱,就是希望从各种渠道获得外部金援以增强欧洲国家防御力。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温总理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对中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的具体方式,以及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欧洲稳定机制等渠道,更多参与解决欧债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 当然,救助欧洲的形式并非仅限于此,扩大自欧盟进口和增加对欧盟投资,同样是“雪中送炭”。事实上,作为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已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拉过欧洲一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欧贸易额超过5600亿美元,中国进口同比增长25%;中国对欧盟投资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4.1%。 还应看到,欧债危机在短期内虽然可控,但中期前景仍扑朔迷离,希腊债务谈判一旦失败,势必在欧元区内引发更大动荡。因此,在敦促欧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不断推进财政、金融等方面结构性、机制性改革,并向国际社会传递一致、清晰的解决思路的同时,新兴经济体也应未雨绸缪,给自己设几道“防火墙”,一防局势万一失控,希腊难免倒债,前期投入将面对巨大违约风险;二防欧洲经济严重衰退,冲击本国出口和就业;三防欧洲转嫁危机,被迫额外承担“救市”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