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的同一天,也就是2月2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向欧债重灾区葡萄牙慷慨解囊,以3.8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25%股份。
据葡萄牙财政部长透露,此次收购的价格,较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股份当前的市值,平均溢价近34%。这不禁令人生疑,在市场如此低迷、欧债危机还在发酵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却以这样的价格收购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的股份,这是不是中国参与欧债危机解决的开始呢?
虽然专家认为,此次收购更倾向于是一次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如果这样,那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另一个问题风险。因为,葡萄牙作为欧债危机的重灾区,至今没有拿出化解危机的办法和措施,这也意味着,对葡萄牙的任何投资,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更不要说溢价34%的投资了。
众所周知,在投资问题上,欧洲过去一直有着很强的排华性,不支持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或对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以德国为例,虽然德国是欧洲各国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多的国家,也是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企业对德国的投资只相当于德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1/10,相当于技术转让的1/30。
如今,为什么欧洲突然放下“身架”,显然是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依靠欧洲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危机。而中国有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中国能够伸出援手,无疑可以帮助欧洲尽快摆脱危机、走出危机的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洲十分希望中国参与欧债问题的解决,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欧洲舆论并没有为中国参与欧债问题解决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担心,即便因为眼前的境况,欧洲向中国企业敞开了投资大门,但当欧债危机逐步化解以后,欧洲国家是否又一反常态,重新对投资欧洲的中国企业设置障碍、添加阻力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企业又将如何对待呢?
而事实上,中国企业无论向世界上哪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损失较大,失误较多。在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情况下,贸然向欧洲投资,风险很大,面子和里子也是很难统一的。
笔者认为,只有当欧洲有了解决欧债危机的明确思路,有了吸引外国投资的基本法案和规范要求后,中国企业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欧洲进行投资,且必须得到欧洲国家政府的法律保护和权利保障。不然,就不要贸然出手。这不仅是时机问题,更是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