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滨州、潍坊和东营,可以看到一座座高耸的风力发电设备直指蓝天,攫取空中不尽的风资源转换为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往各地。两年来,黄河三角洲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抢先布局新能源项目,为黄三角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在山东无棣县附近的海域,一个直径500米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准备开始建设,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近期研发的海上组合式漂浮风力发电专用技术,可为海上风力发电提供一种由9台2兆瓦风电机组组成的正八边形组合式支撑结构漂浮平台。 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玉国从近年来其它国家大力发展海洋风电中看到了机会。他说:“陆地上的一类风区年满负荷运行时间为2300个小时左右,而海洋上可满负荷运行的时间高达3500个小时左右。将风电设备向近海延伸既可获得更大的风能,同时还可避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据潍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云华介绍,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瑞驰汽车产业园、陆地方舟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城”,形成集教学、研发、生产、配套、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最东端的莱州市,总投资50亿元的陆地风电工程完成装机容量38.1万千瓦,累计上网发电12.7亿度,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明阳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进展顺利。 除了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投入和运用,黄河三角洲一些县市区还结合本地特色,建设了更多的新能源项目。 从繁殖生产肉鸭到用鸭粪发电,再利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这样一条循环开发与鸭有关的产业链正在山东庆云县形成。据庆云县委书记刘长民介绍,其中的鸭粪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鸭粪发电厂,年发电量可达9600千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