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从“进藏旱码头”到“中国盐湖城”
2011-12-30   作者:记者 吕雪莉 陈国洲/格尔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格尔木军楼公园。资料照片
    近日,一则消息让格尔木这个西部城市再次受到公众的瞩目,在距离市区不远的拖拉海沟新发现一处昆仑玉矿藏。仿佛在一夜之间,这一消息立即传遍了省内外。
  的确,格尔木就是昆仑玉的故乡。沿109国道进入柴达木盆地腹地,一座高原新城赫然映入眼中,这就是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格尔木。从遍地戈壁的帐篷城到现代化大都市,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主战场,格尔木正在成长为青藏高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除了“中国盐湖城”、昆仑玉的故乡之外,格尔木还拥有众多的名片:福娃迎迎的故乡,游人进藏的驿站,昆仑文化的摇篮……

  边远却地位十分重要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这里原为草莽野滩,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新兴的交通、工业城镇,目前已发展为青藏高原上位居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面积相当于两个宁夏,分别大于浙江和江苏省的面积。
  格尔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这座城市,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航。现在的格尔木已经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多种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格尔木地处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点,也是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和大型“旱码头”,每年90%以上的进出西藏的物资需要从这里中转。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解放军四总部、兰州军区、武警和空军在这里的团级以上单位一度有近30个,主要承担着西藏方面的公路运输、管道输油、通讯及通信线路维护三大任务,对于西藏和整个西南边防的物资保障供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富饶而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格尔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她诞生于“三山五线一面湖”(“三山”是指昆仑山、马兰山和锡铁山;“五线”是指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藏格、花格输油管线,兰西拉通讯光缆线,航空线,已经建成通电的青藏电力联网线;“一面湖”是指察尔汗大盐湖)宝地中,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
  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硼、锶、锑、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境内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3.2亿吨,镁盐总储量31.6亿吨,钠盐总储量33.1亿吨,其潜在价值巨大。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涩北天然气田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
  格尔木境内还有宜农土地86.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4130万亩。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具有发展水电业的巨大优势。有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和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被列为国家级珍稀野生动植物。此外,风能、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依托丰饶的资源,格尔木成为一座资源开发型的工业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石油、天然气化工,铬铁合金、宝玉石加工,盐湖镁、锂、钾综合开发利用等为代表的一批资源开发型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十一五”累计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2个,完成投资27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特色轻工业、新能源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150万吨炼油产品质量升级改造、60万吨甲醇、250万吨铁矿采选、10万吨粗铅冶炼、万吨级碳酸锂、2000万箱矿泉水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金属镁一体化等项目顺利实施;23个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电站、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光伏并网发电容量达到47兆瓦;钾肥年产量达到350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天然气制甲醇规模达到100万吨,格尔木成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制甲醇基地。
  格尔木还是一座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格尔木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进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

  年轻而又历史悠久

  格尔木作为城市的历史虽然短暂,但这一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所辖广阔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西部少数民族轮番更替游牧的地区之一,数千年来,这一带屡经民族递嬗演变,留下了各个民族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1959年,在格尔木市东140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发现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曾取道柴达木盆地返回,因这里是羌人活动区,故史称“羌中道”。
  隋炀帝时期,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到13世纪中叶,元朝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955年秋,格尔木农场第一作业站在平地造田时,发现元代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现一具蒙古族武将的干尸。这些都是元代蒙古人在格尔木一带居住过的实物证据。
  清雍正三年(1725)清朝开始直接统治蒙藏地区,将青海各部划定游牧地界,仿内蒙札萨克制度,统一编为二十九旗,分左、右翼两盟。格尔木地区属于左翼盟和硕特西左翼中旗,驻牧于乌图美仁河一带的台吉乃尔,故该旗俗称台吉乃尔旗。民国建立之后,沿用“盟旗制度”。台吉乃尔旗归都兰县辖。
  1934年,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群众因不堪忍受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反动统治,奋起反抗失利后,开始由新疆向甘、青、新边界迁移。1939年前后,格尔木一带成了哈族常常流动居住的地方。青海军阀马步芳一开始利用回族和哈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一关系,欺骗哈族,向哈族要款派差,大量勒索其牲畜和财产,又强拉壮丁修公路,使哈族生活贫困不堪。马步芳还挑拨民族关系,致使哈、蒙、藏等民族间长期残杀掳掠,游牧于格尔木的蒙古族被迫迁出本地,流落到诺木洪和甘肃北一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活动在格尔木地区的主要是哈萨克族。1949年9月5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解放。1952年8月,格尔木正式解放。1954年7月15日正式成立了海西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3月1日成立了格尔木工作委员会(195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为县级领导机构。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格尔木工委,设立格尔木市。1966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6月14日又改设市。

  高原上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格尔木1954年建政,全市现设3个工行委、4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由两省(青海、西藏)三方(青海、西藏、部队)六大系统(市属、西格办、部队、盐湖集团、铁路系统、石油系统)组成,市区建成面积30多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青海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点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格尔木进入了发展与建设的新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和谐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累计在民生领域投入资金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71%,成为我国最关注民生的城市之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成功摘得青藏高原上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桂冠,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未来世界屋脊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格尔木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富集。然而过去,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一穷二白境地。刚解放时,格尔木只有牧业和几个手工业工厂,没有种植业和工业。解放后,种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曾被认为是不能发展种植业的“不毛之地”,经过垦殖和盐碱地改良,建立起了绿洲农业。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各行业陆续建立发展起来,以开发盐湖资源为主导,发挥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盐湖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体,以电力、有色金属、建工建材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距格尔木市中心20多公里,就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这里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价值超过10万亿元,因此被称作聚宝盆。守着这座聚宝盆,格尔木已经发展成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盐湖城”。2001年,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项目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重点工程,并于2003年基本建成,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七个拥有百万吨钾肥生产能力的国家,同时奠定了格尔木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之后几年,围绕格尔木特色资源,格尔木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西部矿业格尔木冶炼基地、中信国安年产3.5万吨碳酸锂和5万吨硼酸项目、青海中浩天然气公司投资25.3亿元建设的我国最大规模的甲醇生产线和青海碱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格尔木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格尔木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亿元。
  “资源禀赋也决定了格尔木未来经济的发展!”格尔木市委书记朱建平说,“十二五”期间,格尔木将全力实施“338”战略,着力打造3个枢纽、3个中心和8个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目前格尔木至察尔汗至大柴旦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茶卡至格尔木至拉萨、格尔木至敦煌高速公路以及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成都铁路等已经列入建设规划。
  “届时,格尔木与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以及西南地区的交通中转时间将大大缩短,同时可为青海、西藏、新疆乃至西南、华东等地提供电力支撑,促进区域间资源型产业链条的相互融合和补充。”朱建平说,这将不仅加快柴达木盆地、新疆、西藏等资源富集地区开发,同时也将使格尔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推动青藏高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格尔木,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一座年轻而优美的城市,一颗通衢四省区的明珠,一片正在升腾的热土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格尔木:“黑白黄”产业引领试验区起飞 2010-04-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