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1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10.48%的平均增速,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亦高于其他企业,而同期,股市在经历了短暂的井喷之后便持续萎靡不振,似乎成了“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反向指标。毫无疑问,中国股市现阶段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圈钱,圈钱,还是圈钱
既不分红也不送股 “铁公鸡”不拔毛
  对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或许是最好的“提款机”。“一方面,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资疯狂‘圈钱’。”[全文]
僵尸股票屡屡上演不死神话
  截至2011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在-1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19家。这些长期严重资不抵债的“壳公司”早已练就了一身超人的“生存本领”。[全文]
重融资轻回报扭曲股市制度
  一方面,我国目前发审制度在有着"逆向选择"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未能给企业良性成长提供相应的治理机制,管理层或股东或存"道德风险"。[全文]
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一去不返的基金赚钱时代
  偏股型基金十年累计的收益回报不过5.66%。依复利计算,银行储蓄十年的回报约为41.06%。基金的收益回报远远跑输了一年定存。[全文]
千亿管理费不敌业绩“滑坡”
   作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公募基金,在自身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却未能获得与自身规模相般配的话语权。[全文]
万亿规模下的“冲动” 基民很受伤
  基金行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为了拼规模而不断发行新产品,为了让新产品顺利发行就须多做成交量来作为代销券商的对价,而多做成交量又难以避免对持有人利益的损害,出现亏损以后持有人便赎回基金,使得基金又不得不再去发行新产品……[全文]
忽悠,忽悠,还是忽悠
券商自导自演离奇研报
  5000亿元!这是中投证券分析师最新给出的五粮液的市值预期。相对五粮液目前不足1500亿元的市值,中投证券还给予了五粮液“强烈推荐”评级。[全文]
保荐机构突击入股赚暴利
  在利益的驱使下,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对上市公司进行包装、怂恿其抬高发行价格,甚至是放纵上市公司造假上市,从而揽取大笔的保荐和承销费用。[全文]
审计走过场 律师装门面
  “我们就是给投行打工的,要看投行的脸色行事。”一位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表示,目前,在IPO的项目上,很多投行都有自己“御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在投行的提示下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全文]
赔钱,赔钱,还是赔钱
天天揪心 账户缩水
  “A股市场低迷两年多,天天就只见账户缩水,不见公司分红。”资深股民周先生抱怨说,“现在我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对炒股失去兴趣了。”[全文]
举头望明月 低头卖基金
  “2004年开始参与基金投资,虽说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获得了一些收益,但是自那以后业绩就一路下滑。”很多普通基民对自己投资没回报有着诸多不满。[全文]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一首《沁园春A股》恰如其分的描述出当前A股景象:千点狂泻,万股折腰。望沪深两市,一地鸡毛。新股破发,小非狂逃,天量融资,公司业绩难提高。慢牛倒,看绿盘熊市,分外萧条。[全文]
价值,价值,还是价值
定位扭曲
  大量国企通过上市把巨量死滞资金包袱甩给了广大股民,甩给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里却演绎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大戏。[全文]
估值扭曲
  “中国股市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制度变异,甚至变成了投机者追逐的寻租平台,其中发行制度的非市场化影响恶劣。”一位专家说。[全文]
行为扭曲
  专家认为,处罚可以考虑效仿美国的罚款模式,将罚款金额上升到亿元以上。在处罚力度上心软,只会让人怀疑其中有“猫腻”,有“好处”。[全文]
期待全方位制度创新
  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制度原罪,三个政策迷途,四个市场走偏。[全文]
 
 
经参评论:重塑中国股市生态
  股票市场赖以生存的发展前提条件是上市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市场各方都应围绕价值这个核心来运转,构建以价值增长为核心的股市生态。[全文]
 专家观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
  对股市而言,保持融资速度与引资速度的平衡,是大盘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发了多少新股,就应引入多少增量资金。

广发证券分析师李建雄:
  客观地说,目前管理层手上的"救市牌"很多,像暂缓新股发行这种"杀手锏"还没到出手的时机,一方面因为新股发行本身就是这个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另一方面是此轮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外围市场的"溃退"。从另一个角度看,管理层减少直接干涉也是市场化的体现。不过,当前的发行制度还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最主要的是新股定价应更为开放,让更多人来判定这些公司的价值。同时,也应完善限售等制度,规范管理层的套现及公司业绩的波动,才有利于股市的健康运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疯狂的套现行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市场的估值偏高,当公司股价远高于那些低成本持股的大股东、高管的心理价位时,按照人性的选择,不让现金落袋为安似乎是傻子,于是就会有强烈的减持动机;二是上市公司的短期行为,国内许多公司IPO纯粹以上市或财富变现为目的,或者是对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缺信心。因此,大股东在锁定期满后减持股份很易遭致股民质疑,股民怀疑大股东的短视行为,怀疑他们图谋不轨、纯粹圈钱,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
  面对全球经济二次衰退和金融的大动荡,流通市值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扩大三倍的中国股市,本身严重的供大于求,已经是市场长期低迷的最主要症结。如果在2600点一线仍然不顾一切地继续搞扩容大跃进,导致市场信心的彻底丧失,那么,不排除再现2008年“4·24”政府在3000点救市,最后跌到1664点那样的悲剧。更何况当时跌到2600-2700点时,已经停止了扩容。所以为了使中国经济在这场金融风波中再次能独善其身,股市的扩容真的应该缓一缓,甚至可以刹车了。

 网友辣评
网友“chentuyao”:
  中国A股市场是个劫贫济富的最佳场所啊!

网友“往事慢慢飘散”:
  市场资金就那么多,几乎天天有新股上市,股市不跌才怪。

网友“和谐的春风”:
  美国200多年发展出的股票市场,如今才3600多只股票;中国股市在20多年的时间里就达到2530只股票,满脑子想的都是圈钱……

网友“浪迹天涯木婉清”:
  投资者对股市骂声一片,总结了一下,最主要原因就是新股越是发行圈钱,股市越是下跌,圈钱越厉害。一级市场上涌现出了很多千万富翁,而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却亏损累累。

网友“shaoxuan1230”:
  重发行轻回报是中国股市的致命伤,没有节制的新股IPO融资圈钱,伤害了老百姓的投资热情。这个市场早晚要还账的。

网友“quaille”:
  在国外成熟的股市里,每当股市低迷时,新股发行就会大量减少,因为卖方觉得此时市场估值过低,发行新股并不划算。那么,A股市场为何能违背规律,“越穷越生”,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呢?究其原因在于A股市场定位错误。高市盈率发行,便于圈钱。

网友“你好牛呀”:
  证券市场开设之初为解决国营企业的困境,以融资为核心应该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20多年之后,证券市场融资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最终带来现在市场的困境。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应该考虑这些被融走的钱是否去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用的领域,而不应将融资作为成绩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