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上市公司沉迷金融游戏风险堪忧
2011-09-19   作者:曹中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A股市场上,每当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或偏低的时候,产业资本的进场“救驾”就会形成一道又一道风景。而在今年,产业资本纷纷变身为“金融资本”,更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上市公司变身为“金融资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有52家上市公司发放112项“委托贷款”,涉及金额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其二是购买理财产品。今年以来至9月初,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理财产品公告,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在CPI持续攀升、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鱼贯而出,受银根收紧的影响,向银行借贷的难度日益加大,企业通过其它途径寻求资金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某些上市公司正好有闲置资金要寻找出路,“委托贷款”市场越来越大的原因正在于此。同样,一些存在闲置资金的公司将目光瞄向了理财产品。
  上市公司“历史悠久”的大肆“圈钱”行为早已引起市场的广泛诟责,“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圈”的股市恶习,不仅招致质疑,更是成为千夫所指。但是,某些上市公司在将巨额资金圈到手后,不是认真做好主业,不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效益,反而玩起了金融游戏,这样的上市公司还值得投资者信任与投资吗?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沉迷于金融游戏,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其一,违背了当初的融资意向。因为缺钱才发行新股或再融资,上市公司本应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到相关的项目中,以求提升业绩,回报投资者。而上市公司大玩金融游戏的行为,明显有违诚信原则。事实上,虽然诸多上市公司声称动用的是自有资金,但那些通过再融资后再玩金融游戏的又该作何解释呢?其实不过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其次,将自己置于风险境地。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相伴而行,放贷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收益,但也可能回报的是风险。今年初,维科精华曾向某地产商放贷1.5亿元,但到了8月份,该地产商即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问题。维科精华能否获得放贷收益姑且不论,其本金能否收回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有类似遭遇的并非个别现象。另外,某些欲进行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居然涉足诸如外汇、期货等高风险品种,并且投入的资金不菲,确实让其投资者感到担忧。
  不忙主业忙副业,把副业当作主业做,是当前上市公司的一大生态。但金融游戏不可能使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的美梦,也不可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的能力,唯有做好主业,才是上市公司的生存之道,也是其回报投资者最好的方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上市公司再融资遭遇多重挑战 2011-09-14
· 上市公司“减持预警”激增 2011-09-08
· 周科竞:也说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2011-09-07
· 沪市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骤降四成 2011-09-06
· [博客]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四大“猫腻” 2011-09-0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