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15 作者:王敏 郑英 来源:经济参考网
|
|
|
“在生活上要知足、在奉献上要知不足、在学习上要不知足。”今年87岁的离休干部承士清,得知江阴市慈善总会向社会推出“个人冠名慈善基金”后,便拿出3万元积蓄设立了“三知老人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自江阴市慈善总会3月份正式向社会推出“个人慈善冠名基金”以来,认捐市民人数呈爆发式增长,截止8月底,江阴个人(家庭)冠名慈善基金已达130个,认捐金额突破200万元。 普通市民捐出1万元,就可获得以自己名字冠名的慈善基金,这是江阴今年推出的慈善新举措。“近年来,一大批富有社会感的企业家纷纷加入慈善行动,仅企业冠名基金就达9.13亿元,‘人人可慈善,处处皆公益’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江阴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刘瑞珍介绍,“现在,市民积极参与个人冠名基金,这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市民自觉自愿参与慈善活动,每一笔捐款都是老百姓真实意愿的表达。”“草根慈善”正从个体的自发行为演化为江阴市民的自觉行动。 作为“草根慈善”的一种形式,村级慈善基金会也在江阴悄然兴起,一批驻村企业家以“抱团行善”的方式积极反哺社会。华士镇龙河村村级慈善基金是江阴一家较早成立的村级慈善基金,其不但成立了由企业家和村干部组成的理事会和监事会,还制定了严格的申报、救助、审核程序,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该基金成立3年多来,除了用来帮助遭遇困难的村民,还每年将一部分本金借出,帮助了10多家中小企业发展,村级有效收入也从2006年的500多万元增至1200多万元。华西五村的村级慈善基金成立后,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自发成立慈善基金,眼下基金规模达到1000万元,不仅让村里636名老人得到了关爱,50户特困家庭也得到2000元-10000元不等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自觉设立的村级慈善基金已有近10家,富有爱心的民企成为慈善捐助的一股“草根”力量。 个人冠名慈善基金、村级慈善基金的出现,不仅消除了“慈善是富人的‘专利’,是政府或慈善组织的事情”的认识偏差,同时,也使精神慈善变为可能。自2008年底招募慈善义工以来,两年多时间,江阴市注册慈善义工已突破万人,涌现出“江阴日报城事义工”等一批爱心志愿群体,他们在城乡开展老年教育、关爱流浪儿童、公共环保等活动,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加入这些只需要时间、精力和爱心的公益行动。 8月26日,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在安徽芜湖发布,江阴与深圳、上海、北京等9个城市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成为获得七星级奖中唯一的县级城市。民政部官员在会上用“参与奉献、共建共享”来评价江阴的慈善公益事业。截至目前,江阴慈善基金总盘子超11.7亿元,捐赠收入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