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西平县一家粮食仓储企业将收购的小麦入库。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
我国今年克服冬春连旱的特大旱情,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但夏粮收购进度偏慢。《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安徽等地采访了解到,丰收之后尽管粮食收购价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但农民种粮所付成本较高,粮价仍不足以平衡成本,农民待价而沽,惜售心理强烈;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国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粮食收储企业收粮积极性不高。
业内人士认为,粮食不能大量收购进入国有粮库,将使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受到影响,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加大。
实际收购量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
经纪人周平说起今年收购,一个劲地摇头——“不好收,不好卖。”他说,去年他一天能收一车的小麦,但今年两天能收到一车就不错了。
淮北市是安徽小麦主产区,今年该市克服60年一遇的严重气象旱灾,小麦生产实现“八年丰”,全市小麦总产达110余万吨。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小麦丰收后的收购却“遇冷”。
淮北市粮食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淮北市小麦商品量是60%左右,也就是66万吨的商品麦。截至7月31日,包括中储粮、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共收购小麦31.5万吨,仅占小麦商品量不足50%。
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是当地有名的小麦主产区,也是粮食加工企业聚集区。往年收购季节来到这里,企业和小贩的收购招牌林立,不少加工企业门前排着长长的售粮车队。但今年,这样的景象再难觅得。在百善镇中心粮站,偌大的粮站空空荡荡,没有一辆卖粮车。百善镇中心粮站站长陈华告诉记者,由于托市没有启动,加上农民惜售,目前该粮站只收了2000吨的商品粮,“现在收购已经停了”。
在百善镇鲁王面粉有限公司,《经济参考报》记者碰到前来售粮的经纪人周平,说起今年收购他一个劲地摇头——“不好收,不好卖。”他说,去年他一天能收一车的小麦,但今年两天能收到一车就不错了。而且除了大的加工企业,很多企业也不怎么收粮了。鲁王公司负责人樊纯东告诉记者,往年该公司一天最高的收购量可达300多万斤,但今年最高收购量只有一半150多万斤。“这几天过了收购高峰,每天收购量只有30万斤-50万斤。开工率不足。”樊纯东说,现在很多加工企业都在观望,用一点加工一点,不再像去年那样,积极入市收购。
在河南省黄林高速内黄出站口南500米的一个个体粮食收购点,老板丁先生告诉记者,他从6月底开始挂牌收购小麦,截至目前,总共只收了30来万斤,还不及往年一个星期的收购量,他准备再收两天也不干了。因为国有粮库今年没开门(收购),面粉厂因为资金紧张,收购量也不大,往年收够几车马上就卖了,资金回笼快。今年托市收购没启动,农发行不放贷款,粮食收购所需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没有农发行的贷款支持,根本干不下去。
内黄县粮食局局长赵勇军介绍,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内黄县小麦年收购量一般在2亿斤左右,但今年截至7月底,各种收购主体加在一起,实际收购量也只有2000万公斤左右,只相当于往年的十分之一。他说,今年小麦收购市场之所以冷冷清清,主要因为国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为了缓解农民卖粮难,粮食部门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多方联系为外地客商多收购贸易粮外,还利用粮食系统的仓储优势,帮助农民代储粮,各种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为626.3亿斤,比上年增产8.2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为624.6亿斤,比上年增产8.2亿斤,增长1.3%。全省夏粮和小麦连续9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是据河南省粮食局统计,截至7月31日,全省共收购2011年产新小麦181亿斤,仅占今年小麦产量的28%,比上年同期减少202亿斤。
“卖了嫌亏,不卖又恐损耗”
孙军华说:“各种费用加起来,今年小麦成本比去年要高100多元。虽然今年小麦价格比去年高几分钱,但老百姓的净收益却下降了。现在大家都希望小麦价格能达到1.1元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和去年的收益差不多。”
对于农民来说,今年夏粮丰收带来的并不都是喜悦,《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小麦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惜售心理严重,普遍存在“卖了嫌亏,不卖又怕损耗”的两难心理。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农民刘勤会今年种植了15亩小麦,收获、晒干之后大约有1.6万斤小麦。他告诉记者,除掉1000斤留作口粮,其他都是商品粮。但目前价格不高,近期不会卖。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今年小麦开秤价格比去年高出0.05元左右,但仍未达到农户的心理预期。刘勤会说,今年山东遭遇大旱,不少田地普遍多浇了一到两遍水,即使算上国家发放的每亩10元浇水补贴,成本仍然增加了不少。如果是用井水浇地,每亩种植成本要增加七八十元。即使用河水浇地,成本也要增加四五十元。如果算上浇水所花费的人工,所增加的成本还要高。
除了浇地成本增加外,农资成本也在增加。济南市济阳县孙耿镇农民孙军华说,刚收获的这茬小麦,肥料成本每亩增加了50元左右,农药增加10元左右,收割费增加10元左右。孙军华说:“各种费用加起来,今年小麦成本比去年要高100多元。虽然今年小麦价格比去年高几分钱,但净收益却下降了。现在大家都希望小麦价格能达到1.1元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和去年的收益差不多。”
菏泽市鄄城县农民李海亮家有7亩地,常年种植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收获的8000多斤小麦,《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他用二十多个装满小麦的编织袋靠墙围成了一个半圆圈,圆圈内是散装小麦,为了防潮,他还用木板和塑料布在地上垫了两层。
李海亮对记者说,老百姓的储粮条件一般都很简陋,编织袋、麻袋、木柜、陶瓷罐、围席囤都能用来储粮,有的还直接堆放在房间的地上,常常因为潮湿会有一部分粮食霉变。他算账说,他家的8000多斤小麦,如果按5%的损耗率,按1.04元/斤的市场价格,光损耗一项将损失416元,“相当于半亩小麦呢”!
李海亮说:“现在的价格不算高,卖了的话心理肯定难受,但是不卖又可能损耗,最终也是吃亏。”
缺少资金是收购企业最大难处
“对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掌握粮源是第一要务,没有了粮食,基本就等于被排除出市场了。现在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收购没钱,不收就没粮源。”
农民惜售相对应的,则是国有粮库和个体、民营粮食企业因缺乏资金,贷款无门,也处于想收收不了的两难境地。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金穗粮食购销中心是嘉祥县粮食局下属企业,同时也是中储粮的承储库点。购销中心金屯站副站长樊宪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小麦收购进度明显偏慢。中心共有库容2300万斤,但目前仅收购了300万斤,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0%左右。
樊宪福说,今年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没有启动,中心资金非常紧张。目前收购的小麦是为南方一家涉农企业代收的,资金由这家企业提供。“经常听到老百姓抱怨,为什么收购的价格这么低。我只能告诉他,能收就不错了,如果不是联系了南方的这家企业,中心根本没有资金,根本就没法收。”
山东省鄄城县一个私营粮食收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粮食属于大宗农产品,收购需要大笔资金,目前,缺少收购资金是收购企业的最大难处。
聊城市高唐县姜店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江告诉记者,公司几个股东千方百计凑集了七八十万元资金,即使全部用出去,也才能收购70多万斤小麦,仅相当于公司库容的十分之一。他说:“收购资金严重不足,明显限制了公司的收购进度。公司有强烈的贷款愿望,但是根本贷不出来。”
王金江说:“对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掌握粮源是第一要务,没有了粮食,基本就等于被排除出市场了。现在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收购没钱,不收就没粮源。”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说,国家掌握一定粮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在粮价出现大幅过快上涨时平抑市场价格。他认为,今年以来玉米价格大涨与国家没有掌握足够粮源、缺乏市场调控手段有关。
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及市场调查显示,全国多数地区小麦价格高于托市收购价格,目前各主产区2011年产白小麦价格在0.95-1.07元/斤,混麦价格为0.93-1.03元/斤,红麦价格为1-1.04元/斤,仍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白麦0.95元/斤、混合麦和红麦0.93元/斤,绝大多数地区托市收购难以启动。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认为,目前夏粮收购情况对国家调控来说,也属“两难”。当前主产区麦价依然高于托市之上,托市收购政策仍不具备启动条件。如果承担政策性调控任务的国有粮商不能收购到足够的粮食,必将对国家调控能力造成影响。而如果抬高价格收购,则有可能抬高物价总水平,不利于宏观经济管理。
应出台临时收储政策“撬动”收购量
出台临时收储政策,重在“撬动”市场收购量,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不明显抬高农民的心理预期。一旦小麦收购进度超过正常范围,且价格上涨较快,临时收储即可停止。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造成今年粮食收购市场如此冷清的原因主要在于持续五年的托市收购今年没有启动。自2006年开始,国家逐年提高小麦托市价格,并连续五年启动托市收购价,让农民和市场逐渐形成了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的惯性预期。特别是去年,受价格上涨预期影响,多方主体积极入市争抢粮源,在部分地区导致了小麦价格一路上扬。而今年国家对托市政策进行了调整,从过去的全省统一启动改为以县为单位,当粮食价格持续三天低于市场价,由县为单位逐级上报,并最终由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启动。
淮北市粮食局局长苏均说,从监测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审核确认,直至中储粮总公司批准,环节多、时间长,启动程序复杂。尽管在夏收期间,皖北多个小麦主产区联合申请启动托市收购,但终未获得中储粮的确认。
基层粮食部门和一些加工企业认为,客观地说,今年的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粮食收购市场,杜绝了去年多方市场主体入市抢粮的局面。自今年6月5日开磅收购以来,小麦收购价格呈现高开稳走的局面,近期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呈现阶段性回落,价格稳定在0.98-1.00元/斤之间。总体看今年小麦收购市场平稳有序,各类收购主体趋于理性,没有出现抬价抢粮的现象。不过,在市场价格稳定的同时,收购市场的清淡和价格的低于预期,也让百姓惜售心理加重,担忧收益减少,对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将有消极作用。
淮北市粮食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农民的种粮成本每亩较上年上涨了155元,其中抗旱增加成本75元、化肥增加成本60元、农药和人工成本增加约40元,而收割成本减少20元。受此影响,今年的种粮收益较上年每亩减少144元。
采访中,一些界业人士认为,由于国家每年最低收购价公布在前,粮食生产在后,当粮食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高于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时,国家应及时启动临储收购。特别是今年由于旱情严重,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度提高,当前的市场价格远低于农民的心理预期,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建议国家尽快启动今年的临储收购政策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出台临时收储政策,重在“撬动”市场收购量,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不明显抬高农民的心理预期。一旦小麦收购进度超过正常范围,且价格上涨较快,临时收储即可停止。马文峰认为,出台临时收储能在较短时间尽快打破市场僵局,弊端在于即使是抬高临时收储价格,仍有可能迅速抬高市场价格,进而影响物价总水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