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照钢铁再入风暴眼。 6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日钢托管的五矿营口中板公司(下称“五矿营板”)已经实现扭亏为盈,5月份利润达5000多万元;8日,日钢又与央企中冶科工集团控股的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供“诊断”管理服务。日钢再次进驻第二家央企,进军冶金设备制造行业。看来,日钢董事长杜双华的钢铁管理团队要开始大干一场了。 日钢管理层托管五矿营板后,短短数月就从巨亏转为盈利。公开信息显示,五矿营板一二月份亏损额高达8202万元,2月份日钢托管之后,3月份亏损降至251万元,4月份更是扭亏为盈达到2263万,5月份利润攀升到5032万元。 笔者相信杜总的能力,但没想到五矿营板扭亏为盈会如此迅速。 为扭转五矿营板的巨亏,五矿集团引入日钢和旭阳控股两家具有产业背景和资金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作为合作伙伴,“委托日钢对其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4月20日,上市公司五矿发展(600058.SH)发布公告《关于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重组的议案》,但当时没有引起关注。 根据协议,日钢、旭阳控股分别以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五矿营板进行股权重组。重组后,五矿发展的股权由50.4%降至40.32%,日钢、旭阳控股分别为31.97%和20%。至此,杜双华团队接管五矿营板。 日钢的成功,缘于其对利润的渴望,对成本的恐惧。而五矿营板的这次华丽转身,是踏着日钢的成功经验而取得的。 日钢托管五矿营板后,首先,从降低铁矿石成本入手,推广印度低品位矿的使用,这是日钢能逆境中盈利的重要手段。与国内大厂偏好高品位不同,日钢研发的“低品质矿高效炼铁新技术”,高效利用低品质矿石资源、低成本炼铁的集成技术,该项目实施以来,为日钢年均直接创造效益近20亿元。 对五矿营板,日钢团队倾注了心血,带去的不仅是技术,借助渠道,引进新的供应商,实现多家竞争供货,采用供应商直供方式,令五矿营板挣脱了成本包袱,有报道称采购价格降低了20%左右。 日钢为何选择这样一条路:表面上风光无限,日后面临着的是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每个企业不愿意涉及的股权、企业控制方面的问题。 其实,民营企业更愿意倾向于内生发展,讲究企业的控制权。一般情况,资金充裕就全资收购,公司之间的股权合作,起码也要控股。从五矿营板重组案例来看,五矿发展从绝对控股变成相对控股,股权落在40.32%,日钢和旭阳控股两家民企分别占有32.97%和20%的股权,都没有当成第一大股东。当然,这也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局面,就是两家民企的股本已经超过了50%,经过这样的股权改革,日钢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五矿营板的改造中来。 当然,这样的重组,未必没留下瑕疵。五矿营板巨额亏损,回天乏力,导致其心甘情愿地送出企业控制权和股权。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往往可以共甘苦,不可以同富贵。五矿营板刚刚盈利,尚不足虑,看此进展,杜双华的团队能力超群,月盈利5000万,按此计算,年盈利能力将达到6亿,净利润也会数亿,试问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各方能维系几年? 最大的变数,可能来自局中人——五矿发展。年亏损5亿,放弃了管理权和股权,但看到蛋糕一天天做大,其变局难言。 尽管现在和五矿处于蜜月期,但日钢不会不防,当然,可能已经行动,五矿发展已从绝对控股变成了相对控股。但未来他的团队所走的路,注定波折。 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日钢没有自身被重组的紧迫压力,试想一下,杜双华还会选择这种参股国有企业发展方式吗?还是更倾向于自身扩张,次优是收购和控股,再次才是参股其他企业。 已经有多少人跺脚而去,与这个行业决绝。金融危机后,一批民营钢企破产后再没有回来,2009年、2010年两年,掀起了全民的炒房热、资源热,实体的企业家们纷纷放弃工厂,转战资本市场,而钢铁行业更是重灾区,因为这个行业年均收益率仅为3%,比银行贷款都低。 好多钢企开始不务正业,涉足房地产开发,搞旅游,做金融,甚至卖上了葡萄酒。诚然,作为公司,这些都无可厚非,哪块业务赚钱就投向哪里,谁也不能指责。但又有谁潜下心来要研究钢铁行业,从降低成本和满足需求方面踏踏实实地做这个行业,肯下血本。 五矿营板的成功,当属中国钢铁重组的一个另类,公司成功扭亏,或许更能说明,钢铁这个“低利润行业”,适合民营企业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