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全球货币的激荡岁月
2011-06-17   作者:戴维•马什  来源:经济参考网
 

  1999年欧元诞生、2010年欧元面临巨大考验,两大事件皆发生于重大历史转折之际,对中国皆具有极其重要之意义。当欧洲为创建单一货币不懈努力之际,中国正在开始它重返世界舞台、重新赢得权力和影响力的伟大征程。2010年夏天,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明中国的伟大长征取得划时代的伟大成就,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欧洲单一货币的创立亦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含义。欧元创立时期,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那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500年来欧洲对亚洲的支配地位最后彻底终结。自从1498年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瓦斯科R26;达R26;伽马首次航海到达印度之后,欧洲一直占据上风。当世界经济中心日益向东方转移之时,欧洲依然试图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正是欧洲不遗余力创建单一货币最主要的内在动机。对于那些稍具历史感的观察者来说,欧洲人经常用来形容他们自己的词汇——“旧大陆”,其实并不贴切。在超越1 000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直到200年前的19世纪初期,中国才开始衰落。此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软弱无力,外国列强肆意瓜分,国家选择自我封闭。与此同时,欧洲和美国经济却急速增长,自信急剧膨胀,国际地位和霸权空前提升。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再次跃居世界前列,如此鲜明对照的时代已经完全终结。
  正是在世界经济局势出现急剧转折的时代,欧元应运而生。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中,欧元必将扮演重要角色。理由有四:首先,中国日益累积的外汇储备(它代表着中国为未来所储蓄的财富),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欧元资产。对于维持全球两大最重要储备和交易货币(美元和欧元)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确保全球货币体系的健康运转,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对于中国人而言,欧元是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的重要手段。人民币国际化则是最终摆脱美元依赖之关键。总有一天,人民币会成为真正的全球储备货币,世界需要对此作好准备。第二,欧元是超主权货币的先驱。未来某个时日,假若亚洲各国能够克服主权障碍和利己主义,决定创造一个亚洲货币区,那么欧元当然就是现成的榜样。欧元故事展示了如何以单一货币来促进经济贸易整合、埋葬政治敌意和对抗,展示了经济和政治整合过程的机遇和风险。欧元的历史正好提前向亚洲各国强调了“本末倒置”所蕴含的巨大危险。
  第三,欧元目前所饱受的磨难,显示经济力量之作用远超纯粹政治力量之作用。这对中国是一个关键的教训,谁要是忽视这个教训,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欧元区各国正在痛苦地认识到:要实现货币和金融稳定,绝没有易如反掌之策,尤其是今日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全世界围绕资本和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个国家都必须努力寻找符合自身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有效办法,来确保经济、金融和货币稳定。第四,欧元的创立以及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展示了一种国际主义和荣辱与共的精神,它应该成为今后最广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指路明灯。在与他国交往的漫长历史里,中国积累了正负两方面的多重经验。
  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要充分吸取欧元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制定国内的经济货币政策,以更好地处理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欧元诞生,时值世界历史潮流急剧转折之时。从货币和金融的角度来看,欧元的创立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让人忧心忡忡。说它符合时代潮流,是因为新货币的创立似乎将德国马克所象征的低通胀好处传遍了整个欧洲。德国马克曾经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稳定强势货币之一。说它让人忧心忡忡,是因为欧元诞生之时,恰逢全球迎来外汇储备急速累积的时代。欧元诞生10年来,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增长4倍,从2000年的1.9万亿美元急剧增加到2009年底的8.1万亿美元。11个亚洲国家累积了其中的63%,中国则是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国家,总量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快速累积的推动力量是全球性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它反过来又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全球范围的借贷标准持续放宽。流动性过剩所刺激的金融过度投机直接诱发了2007~2008年肆虐大西洋两岸的次贷危机。流动性过剩同样刺激了欧洲内部各国的过度信贷,而欧洲中央银行“整齐划一”的货币政策本来早就大幅度降低了欧元区的利率水平。所有这些,都成为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这些因素都相互关联。
  回想1999年,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官方外汇持有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内),都急于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认为欧元的诞生值得欢迎,为它们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渠道,因为欧元所覆盖的经济区域远远大于德国马克。结果恰如所料。根据IMF的估算,2009~2010年全球官方外汇储备里,欧元占27%,1999年仅为18%,增幅相当可观。与此同时,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下降。根据IMF2009年底的预测,2010年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的比重为62%,1999年则为71%。美元下降的幅度正好与欧元份额增长的幅度相同。同一时期,欧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大展宏图。欧元成为许多金融资产的发行和计价货币,譬如国际银团贷款、债券发行和资产管理。单一货币诞生的第一个10年的表现,确实标志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球货币。
  然而,真相大白的时刻终于来临。本书写于2007~2008年,书中断言欧洲单一货币蕴含着许多政治和经济的矛盾和冲突。2010年头几个月,冲突终于公开爆发。欧元饱受危机困扰的重要原因是欧元区内部失衡的日益恶化,那是欧元区成员国自欧元诞生之后所采取各种政策的必然结果。欧元诞生之后,它们所实施的政策与它们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几乎是如出一辙。1999年欧元开启之时,德国认识到当时马克与欧元兑换的汇率太高(相对其他成员国而言),因此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真实工资、提高生产率,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德国出口的竞争力(那是德国做得最好的事情)。其他北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另一方面,南欧和西欧的一些成员国则因为欧元的诞生而获得喘息的机会,放缓或停止了它们的改革进程。结构性改革本来是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的核心。这类国家并没有利用欧元诞生后的低利率和稳定货币环境来推进改革,相反,它们却开始盲目享受欧洲货币联盟的初期成果,扩张本国经济和刺激就业。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吹起巨大的经济泡沫。加入单一货币之后,这些国家无法再实施货币贬值,经济很快就失去竞争力。一些国家(譬如爱尔兰和西班牙),就开始鼓励过度借贷给国内消费者,鼓励银行体系给那些毫无长期盈利前景的地产项目放款。另一些国家(尤其是希腊)则累积巨额的财政赤字。直到2010年,金融市场和各国政府才如大梦初醒,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5月10日,欧盟决定为经济疲弱的成员国提供总额达7 5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这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2011年欧元风暴主要集中在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欧元加速升值的趋势可能会告一段落,至少暂时如此。人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未来几年内,欧元区成员国会分裂成两大集团吗,即一边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经济政策趋向稳定的北欧新教国家,一边是经济政策松懈、易于诱发通胀的南欧天主教国家(随着欧元危机的深化,南欧诸国债台越来越高)。与此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后,面临全球货币激烈的相互竞争,欧元是否还能继续维持一个真正的全球货币的地位。
  随着欧债危机救助行动的成本逐渐上升,欧元区成员国是否还能够掩盖它们之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差异、重新找回坚定团结的精神来捍卫欧元的未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核心问题则是德法之间的合作,尽管两国之间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却依然存在许多问号。在欧盟的7 500亿欧元一揽子救助方案里,有一项操作是总部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新借贷机制”,旨在帮助那些饱受危机困扰的成员国绕开金融市场获得融资(不过要付出高利率的惩罚性代价),因为那些国家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可能被关闭。早些时候,欧盟还单独为希腊设立了总额达1 100亿欧元的借贷计划,旨在为希腊赢得2~3年的调整时间,即帮助希腊度过2~3年的资本市场“休假期”。此期间,希腊无须从资本市场发行商业性债券来为财政赤字融资(或者说根本没有资格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欧洲中央银行一方面要应对南欧债务国因财政紧缩和债务持续上升所带来的巨大货币紧缩压力,另一方面要应对经济情况日益好转、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北欧债权国所面临的信贷宽松压力。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的意见分歧将无法避免,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当前欧元区所面临的金融动荡,已经冲击到德国国内,这是危机之后的第一次。针对默克尔总理所说的“业已存在的挑战”,德国人的应对措施已经越来越清晰。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南欧债务国无力采取措施恢复自身的经济金融秩序,德国和其他北欧债权国正在逐步努力,试图掌控整个欧洲的经济。面对“紧密团结还是分崩离析”的问题,默克尔选择了“紧密团结”。然而,那将是德国式的紧密团结。时不时有人会问,假若欧元区各国无法就货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德国是否会选择自己离开欧元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一体化计划的全部重点就是要避免德国孤立,因为德国的孤立曾经长期困扰欧洲,并导致无数次流血冲突。然而,许多评论者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德国现在已经不再孤立。尽管德国模式的经济稳定政策在南欧各国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在其他地区却广受欢迎。世界其他地方很少注意到,一批经济稳定、政策成功、繁荣富强的国家已经成为中欧和北欧的中流砥柱,它们都有经常账户顺差,表明它们可以傲立于世界,独立不倚。这些国家有的是欧元区成员,有的不是。德国则是这个集团的领头羊,它拥有众多追随者。下面就按照各个国家名字的字母顺序,排列出北欧债权国俱乐部的成员:(括号里前面的数字是2010年各国经常项目盈余与GDP之比的预计值,后面的数字是自2000年起,它们出现经常项目赤字的年数。数据来自OECD。)奥地利(3.0,2)比利时 (2.0,1)丹麦 (3.2,无)芬兰 (2.4,无)德国 (6.0,1)卢森堡 (6.3,无)荷兰 (5.3,无)挪威 (16.0,无)瑞典 (6.3,无)瑞士 (9.9,无)
  欧元的未来及其国际地位究竟如何?答案绝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一方面,东亚各国并不愿意完全依赖美元,同时美国经济自身也是问题多多,欧元确实有很大机会来巩固其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地位。然而,只有以德国为首的北欧债权国集团越来越紧密地控制整个欧元区经济,欧元才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但是,如此一来,南欧债务国就必须忍受更严格的货币金融约束,那是在这些国家最不受欢迎的政策,何况它们本来就对欧洲权力的新格局深表疑虑和不满。
  创建欧元的目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避免统一后的德国重新主导欧洲的秩序。然而,德国重新统一20年之后,它恰恰重新赢得了对欧洲的支配地位,尽管其支配地位不是在战争和纯粹政治方面,而是在货币和经济方面。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欧洲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对于德国重新主导欧洲,曾经(现在或许还是如此)是那么敏感,充满各种猜测和不祥的预言。但是,事情的结论却是如此令人无法回避和无限纠结:要确保欧元稳定,就必须让德国主宰欧元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百种优秀图书推向市民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