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并购乱象:上市公司变PE 收购藏猫腻
2011-06-12   作者:郑世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迫不得已”的收购

  1.华新水泥“被动收购”

  与中国宝安、新大洲等积极的并购参与者不同,最近半年来和水泥板块一起备受市场热捧的华新水泥,显然是一个被动角色。
  不仅如此,华新水泥出手的所有并购对象几乎全部为亏损企业更是令人担忧。
  记者发现,在此前近5年的时间内,华新水泥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相关资产的收购活动。这一情况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突然发生变化。
  当年的7月25日,华新水泥在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收购京兰水泥相关资产60%股权的决议,这项并购涉及资金6.83亿元。
  京兰水泥作为湖北中部最大的一家水泥企业,旗下拥有3家水泥生产企业,拥有水泥产能400万吨,以及16.5兆瓦的余热发电系统。
  上述收购计划最终于2010年3月因京兰水泥拒绝出售而终止,但华新水泥自此在并购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当年9月1日,华新水泥以4544.2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华新红塔水泥有限公司51%的股权。
  11月13日,华新水泥又与吕有富、京兰水泥签订协议,以2379.58 万元的价格,收购三源公司100%的股权,其中吕有富持有三源公司42.5%的股份,京兰水泥持有57.5%的股份。
  三源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净资产为3426.99万元,华新水泥对其的收购价款在此基础上折价30%。
  对于折价,华新水泥解释为:三源公司生产线规模小、成本高,在目前宜昌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不具备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且处于亏损状态。
  实际上,华新水泥先后收购的华新红塔和三源公司2010年均处于亏损状态,两家公司的亏损额分别为105.29万元和302.18万元。
  2010年11月25日,华新水泥再度出手,以2347.56万元的价格,分别从汉江集团、叶金明先生、十堰市人民商场、丹江口众联投等四名股东手中,收购了湖北房县钻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钻石水泥)70%的股权。
  钻石水泥成立于2007年10月,拥有一条25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年产6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公司净资产2263.66万元。
  尽管钻石水泥截至2010年11月亏损额达3538.62万元,但其70%股权的出售价仍较相应净资产溢价48.15%。
  时间进入2011年,华新水泥在并购市场上再下一城。1月5日公司与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3.64亿元的价格收购其持有的湖北金龙水泥有限公司80%的股权。
  湖北金龙拥有两条水泥生产线,规模分别为日产2500吨和日产4000吨。公司净资产1.53亿元,2010年实现营收2.27亿元,净利润-6024.63万元。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华新水泥先后投入资金4.57亿元,分别收购了华新红塔等4块资产,上述被收购企业全部亏损,无一盈利的事实更是让华新水泥的并购行为备受关注。
  “按照华新原定的发展战略,公司主要是通过新建生产线来实现扩张,现在通过并购来实现扩张目标是迫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一位资深的券商水泥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样扩张方式的确存在风险,比如后续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据上述研究员介绍,华新水泥迈出并购步伐,正是由于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限制新增水泥产能的政策出台。
  一个可供佐证的事实是,在2009年6月底公布的定向增发预案中,华新水泥决定将不超过40亿元的募集资金中99%投入西藏、四川等11条新增产能。
  到当年年底,上述募集资金总额被缩减至不超过25亿元,募集资金投向更是发生了彻底改变。
  原定的新增产能投资计划被全部取消,湖北襄樊等15项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以及湖北阳新等25项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和湖北阳新骨料生产线项目。
  “原来的项目发改委不可能批了,公司要继续做增发,只能换一批募投项目。”前述券商研究员对此表示。
  一位长期从事水泥企业并购的券商投行人士则告诉记者:“由于中建材等央企的加入,加之水泥市场的好转,中小型水泥企业的并购价格正在不断攀升,华新水泥未来的并购扩张之路并不平坦。”

  2.创业板公司“拔苗助长”

  和华新水泥一样,2009年下半年才诞生的创业板公司们,也尝到了被迫进行资产并购的味道。
  截止到2010年年底,只有153家上市公司的创业板,当年发布的有关收购资产的公告就多达25份。
  其中一部分为购置办公场地等房地产类资产,而大部分投资均为收购其他企业股权。
  比如神州泰岳2010年3月18日斥资4.21亿元,买下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北辰居住区B5区的北辰首作大厦第7层至第22层合计16层房产。
  两天之后,神州泰岳又出手拿下两桩股权并购。公司以108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微软投资所持有的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200万股股份,占大连华信总股本的8%。
  同一天,神州泰岳还花费709.54万元,将出现连续亏损的北京互联时代通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收入囊中。
  对亏损企业感兴趣的创业板公司并非只有神州泰岳一家,以应用软件为主营业务的天源迪科对此也是“情有独钟”。
  今年1月18日,天源迪科一口气拿下两家亏损企业的控制权。
  当天,天源迪科以1200万元超募资金从同洲电子手中,买下深圳市汇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汇巨信息)200万股;同时动用超募资金2640万元,以6元每股的价格向汇巨信息增资440万元。
  上述资本运作完成后,天源迪科将占汇巨信息40%股权,为控股股东。
  然而,每股高达6元的汇巨信息并非是一家优质企业,截止到2010年9月底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净资产仅为-467.18万元,其2009年和201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14.88万元和-477.10万元。
  一家已经资本抵债的公司,缘何能够卖出6元每股的价格?
  天源迪科解释称,公司看好汇巨信息在广电和电信领域的经营优势,以及公司在三网融合之后的发展前景。
  但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汇巨信息原大股东同洲电子同样是一家从事有线电视及通信设备制造的上市公司,别人丢弃的是机会还是陷阱或许只有通过时间来检验。
  实际上,在收购汇巨信息的同一天,天源迪科还拿下了另一家亏损企业:广州易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星信息)51%的股权。
  该笔交易同样由股权收购和增资两部分组成。天源迪科首先以4元的象征性价格拿下原股东持有的16.7%的股权,第二批的股权转让款则视公司2010年的业绩而定。
  700万元的增资款也分为先后两期支付,完成投资后,天源迪科将持有易星信息51%的股权。
  2009年底净资产还只有18.38万元的易星信息同样是一家连续亏损的企业。该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1月的净利润数据分别为-126.86万元、-63.51万元和-310.75万元。
  “现在像九鼎这样的PE创投都是满世界找项目,稍微有点样子的都被挑完了,上市公司很难买得到什么好东西。”一家PE公司的负责人对此坦言。
  一位曾参与某创业板企业上市的保荐人对于上述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不感到奇怪:“都是政策给逼的。”
  据该专业人士指出,由于监管层对创业板企业的超募资金有着明确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只有寻找各种投资项目。
  在一份名为《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修订)》的文件中,记者看到,“上市公司最晚应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内,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妥善安排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披露。”


12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为何是德交所并购纽交所? 2011-06-03
· 欧盟调查硬盘业两大并购交易 2011-06-01
· 证监会重申暂缓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 2011-05-30
· 证监会十大举措力促并购重组升级 2011-05-19
· 华菱钢铁并购未带实质收获 集团变相输血 2011-05-16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