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大米添加剂事件迅速发酵,公众和专家为何产生质疑?大米开放添加会否埋下隐患?《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大米,大米也有添加剂!这几天来,这个消息让早已被各种食品添加剂搞得谈虎色变的消费者再度精神紧张!难道作为最基本最简单的食品—大米,也需要放添加剂吗?大米添加剂为什么要加?不加行不行?不加可不可以?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讨论。
今天我们的两位评论员,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副院长郑风田教授,欢迎您郑教授。
郑风田:您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评论员刘戈,同时也希望广大的观众朋友和我们一起互动,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首先我们要来看一个短片,因为大米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米添加剂事件的一些新闻背景。
解说:这几天有关大米添加剂的话题在业界热度持续升温,在近期卫生部公布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双乙酸钠、脱乙酰甲壳素和淀粉磷酸酯钠,三种食品添加剂允许在大米中添加,这引发各界热议。
周显青(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教授):双乙酸钠,它本身是一个防腐剂,主要作用抑制微生物的这个生长。那么壳聚糖呢,它本身是一种增稠剂和被膜剂,主要是用来给大米在抛光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第三种这个淀粉磷酸酯钠,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增稠作用,那么实际上直接用到我们大米里面,这个意义不是太大的。那么可能用于大米的制品,比如说汤圆和米粉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解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三种是卫生部按照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于2007年以前审查批准并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2009年卫生部启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清理整合,去年7月—9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在卫生部网站向社会征求意见。
大米中食品添加剂的话题,在市场做何反映?在广东韶关记者采访了一些商家和市民。
广东米商:简直不需要加这些,种过地的人都知道,哪里需要加这些,添加剂有害没有好处。
解说:在卫生部的新标准中,淀粉磷酸酯钠并没有像其余两种添加剂列出最大使用量,而要求按生产需要使用,这就不免让人担心因为会不会超量使用而带来的问题。
广东市民:都是到农村里面去买了,感觉本地米,因为它不包装嘛,就比较新鲜一点嘛,包装那些大米自己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解说:依据《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的要求,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不再具有技术必要性,或者有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存在安全隐患的,卫生部将及时组织重新评估。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这个大米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食品,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啊,刘戈你听到这个大米要放添加剂,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有这个感受,觉得这个,这三种添加剂其实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刘戈(财经频道评论员):对,我特别惊讶。
主持人:惊讶。
刘戈:虽然对大米不像对小麦那么了解,因为作为一个北方人,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头就是常识,大米是把稻谷进行一个碾压,把壳去掉以后就是大米,正如面粉就是把小麦碾成面以后就是面粉。
主持人:对。
刘戈:从它的物理性状来说,对吧,它是一粒一粒的,它加这个添加剂它怎么加?它为什么要加?
主持人:有什么作用?
刘戈:所以在这个常识里头,比如说面包它里面增加加这个食品添加剂,我们常识里面是可以的。
主持人: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点心。
刘戈:是允许的,它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就是一个点缀。
刘戈:对,对,所以它不是每天都吃的。但是对于面粉和大米这样的,我们讲粮食,而不是,就是我们印象里头不是把它当成食品,而是把它叫做粮食,所以对于这样的东西如果也加了这么多名目复杂的食品添加剂以后,确实是觉得惊讶。但是我又查了一下,我们现在公布的现在的这个新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国家标准,就是国标2760,那么2760的2011版是在2007版的基础上修订的。
主持人:那个里面怎么说呢?
刘戈:那么我又往前面查,在1996年那一版的我们的国标2760里面已经有了。
主持人:有什么?
刘戈:也就是说,已经有大米里头放这个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再往前面1996年又是来自1986年那个版本,1986年的版本又来自1981年的版本。
主持人:就是已经有几十年了?
刘戈:对,就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对于行内的人来说他也是一个常识,就是两个常识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个冲突,所以的话我会觉得非常的惊讶。
主持人:当我们在惊讶的时候肯定必须要请教专家,那我想请问郑教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三种添加剂它起到什么作用?都是什么东西这三种添加剂?
郑风田(财经频道评论员):三种添加剂的学名特别难记,第一个就叫双乙酸钠,实际上就是我们通称的防腐剂。
主持人:防腐剂,这个在我们的食品当中时常都见。
郑风田:对,它是使变质期的延长。
主持人:对。
郑风田:那么第二个叫壳聚糖。
主持人:这是干什么的?
郑风田:对,这个一般通称叫做增膜剂或者增稠剂,它有这两个职能。
主持人:就是它煮出来这个口感比较粘稠,是吧?
郑风田:嗯,还有的就是看着很光鲜,好看。
主持人:漂亮,有卖相?
郑风田:对。那么第三个叫做淀粉磷酸酯钠。
主持人:这是干吗用的呢?
郑风田:这个也是增稠剂作用,就是主要是在这些米加工制品看的稠一点,所以这三种这个添加剂主要是让食品改变它的一些性能。
主持人:也就是说让它口感好一点,或者说让它看上去漂亮一点。
刘戈:或者还有延长它的保存期。
主持人:延长保存期,我们来看一下今天参与我们互动的朋友也是特别多,其中我们来看两位,这个“环艺”这位朋友,他就说“这个大米应该是人们生活当中的主食,对于添加剂更应当慎重再慎重,要把‘健康、安全、无害’放在第一位,而且之后再来考虑防腐以及口感等附加需求。现在食品添加剂急需科学规范严格的食品管理制度来确保它的安全。”
另外一位朋友他就说“在这个面粉增白剂之后,食品添加剂‘无必要,不添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应该在技术上确有必要,而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监管部门按此标准对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必要性进行常态性一个审查和排查。那么‘大米添加剂’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畴,为什么还非得等公众说‘不’呢?”
那么随着这个“大米添加剂事件”被媒体曝出以后,大家的关注和评论也是非常的多,这些天我们就梳理了一下,一起来了解。
解说:大米是我国主粮,也是食品原料,其中允许使用添加剂应十分慎重,这是媒体采访一些粮食系统内专家的观点。
《新京报》援引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教授周显青的观点说:大米的这三种添加剂是没有使用必要的,从保证健康的角度,大米一旦被允许添加防腐剂就可能会有人想到改变保鲜程序,不去控制水分进行保鲜,周显青认为,粮食应该回到它的天然属性。
江苏省粮食所的王才林所长介绍:大米的主要成分是相对稳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在安全水分下,微生物变化非常小,这意味着大米可以在常态环境下较长时间保持其原有品质,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
《羊城晚报》援引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教授赵谋明的观点说:大米没有必要用防腐剂,这三种添加剂都用在米粉、河粉等粮食制品中,主要起改善品质、耐储藏的作用,用在大米上没有效益,反而增加成本。
多家粮油企业接受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业内不用防腐剂加工大米,市场上销售的大米都适用国标GB1354,不含添加剂。
江苏省农产品加工安全研究所所长黄开红说,“对于大米添加的这三种成分,如果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这些标准都是专家科学计算出来的,按理说是科学的。”
有媒体建议,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应该“严进宽出”,允许添加要层层设卡,严格程序,增加进入的难度。
主持人:刚才我听到这些短片当中这个众说纷纭的一些观点,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观点。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其实蛮难做的,我真的是有点糊涂,想请问郑教授,这些添加剂到底有没有必要放在大米里头?
郑风田:《食品安全法》规定,那么添加剂必须是能够改进食物的品质或者是营养,人类离不开它才能加,目前这三种添加剂确实没有必要。你比如这个防腐剂,实际上现在靠机械的方法,我们大米一般正常的保质期3到6个月没任何问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加防腐剂延长好几年;增稠剂,一般的大米稠性很好,还有光亮也不错,但是如果你批准这三个添加剂之后,为这些不法的厂商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比如本来这个大米已经过期了,他人为的把它搞好几年,本来这个大米比较稀,水比较多,他加了可能增稠剂让它看得更稠一点。所以我想对这些日常老百姓吃的口粮,这些添加剂至少这三个添加剂是很没有必要的。
主持人:其实大米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已经有差不多将近一万年了吧,好几千年的这个历史了。
郑风田:是啊,因为我们这个人类很长时间以来,大米是我们的主食,所以我们已经实际上在化学工业开始前已经找到了更好地处理这个大米各种自然的方法,没有必要为了延长一些保质期或者看着好看一点,然后人类添加一些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有损害的物质。
主持人:如果刘戈你去这个买粮食,买口粮,买大米,那么一方面是这个口感比较差一点的,这个没有加这些添加剂的大米,自然的,另外一种就是非常有卖相,口感非常好的添加剂,你在这两种大米面前你会不会纠结?你会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戈:对,其实可能有了这添加剂以后,我就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从这个经济学的这样的基本原理来看,就是现在大米的性状非常清楚放在那个地方,它让什么人能够知道它里面放过防腐剂?或者不放防腐剂?这个标准现在制订了,制订出来这个标准到底现在是整个行业里头普遍放防腐剂?还是像我听到得那样,只有很少的企业去放,放了它,如果他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放防腐剂,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所以的话,你在这里面你在选择的时候增加了你的选择困难。
主持人:你由纠结然后又产生了这个疑问,很多的疑问。
郑风田: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对我们的口粮,你比如像馒头、大米,能不能国家强制一个标准,这些没法进行“贴标签”的,就强制性的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你添加这些没有必要添加的物质,有可能让这些不法厂商商贩然后来做假。
主持人:有机可乘?
郑风田:对,有机可乘。
主持人:那么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连线一下其他的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何计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安全系主任):添加剂肯定在食品中非常有必要使用的,只是这几个添加,在大米加工中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因为它不增加任何的对食品改善的这些个情况,它也不有助于食品的防腐,也没有助于食品的加工品质或者是营养保存的这种改善,它顶多是增加一个感观上的一些改变,对于性状改变的添加剂没有必要去使用。第二,如果谈到防腐的话更没有必要,因为大米的水分含量是非常低的,所以它基本上在正常的储存下不会长细菌的,因此没有必要说靠这个添加剂去防腐。我们大家应该理解,食品添加剂实际上从企业角度来讲,如果我们不用食品添加剂也能完成你的加工,也能达到目的的话就可以不用,也就是说没有必要的时候尽量不用食品添加剂。
主持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作为消费者他非常不情愿地了解到了一种又一种的这个被吃进肚里的化学名词,化学添加剂,那么这些添加剂有没有必要添加?是不是必须要添加在基本的口粮当中?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讨论。
解说:餐桌保卫仗,火力聚焦添加剂,添加剂泛滥能否有效治理?怎样才能让人吃得明白又放心?《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大米。在大米当中我们知道了也有了添加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有三种,刚才郑教授已经为我们解释了这三种添加剂,它的一些性能有没有必要添加。那么现在我们暂时把这个大米的添加剂放在一边,我们来看一看最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添加剂,确实它让我们吃进了肚里,同时也了解了这个化学知识。
解说: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俗称面粉增白剂,围绕这两种添加剂曾经一度争论多时。日前,卫生部等部门发布公告,自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这标志着在我国被使用了20多年的面粉增白剂寿终正寝。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食品添加剂”这个多年前在人们听来还有些生僻的词汇,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逐步重视,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字幕: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解说:“我国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这是《人民日报》文章采用的标题。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锦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蓬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蓬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专家说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如果把防腐剂取消,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
《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
主持人:作为一名消费者来说,他肯定不是这个化学专家或者是食品方面的专家。那怎么样让消费者能够吃得安心?吃得安全?有没有什么建议。
郑风田:就把添加剂标准审核的要再严格一点。
主持人:标准。
郑风田:因为这一次“大米添加剂事件”就暴露出,一看这个标准是过去几年前的标准,那么这一次收到一千多条反馈意见。
主持人:这一千多条反馈意见来自哪里呢?
郑风田:都没有任何透露。
刘戈:行业内吧。
郑风田:行业内,所以现在的很多添加剂制订标准,要么可能根据过去的经验,要么从国外借鉴或者是行业内的,那么我想未来的如果让公众打消对添加剂各种各样的疑虑,必须有更大的信息透明性。
主持人:对。
郑风田:比如让更多的专家搞食品安全的专家,搞健康营养的专家,搞农业的专家,甚至搞这些法律的,搞一些消费者心理的,这些更多的专家参与进来,那么增大透明性,另外我想我们国家也应该加大投入,对,因为饮食的东西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主持人:是的。
刘戈:对。
郑风田:我们对我们真正涉及到我们的主食的,我们吃的特别多的,这样的食品,如果某个添加剂特别有必要的话,一定要做更大的投入,更长的时间研究,确实认为这个添加剂进入到这个食品没有任何问题。
主持人:有利于我们民族的这个健康。
郑风田:对,有利于民族的健康,这个时候才确有必要加入。另外我想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在我们整个大家都关注的一些重大的食物问题上,能够公开的讨论,让更多的消费者也知情,就知道这个问题大家来一块看看,这个要不要真正地添加,让消费者来选择一下。
主持人:至少这个公开可以做到在这个食品的标签上,要贴上这个是“加了防腐剂”的大米,这个是“没有加防腐剂”的大米,这样刘戈至少你在买米的时候会少一些麻烦。
刘戈:不会那么纠结了,选择的方向会比较清晰。那么其实我也非常同意郑教授的这个观点,就是对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这个问题可能我们不能像对待,它的标准的话,是对待比如一个机械零件的标准,因为毕竟它不像机械零件这样问题的话,只能放在专业领域里面讨论就行了,因为除了它这个技术问题,它也同时是一个伦理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技术决定论,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要是能够有充分的实践,充分的科学实验来证明这个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那么它就是不允许用的,如果证明不了,那么它就是可以用的,但是如果要是我们在食品的安全里面,也用这样的标准来讨论的话,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是无解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添加剂有必要没必要,只要无害,它只要技术上证明无害它就一定要使用,所以现在我们放到一个伦理的层面去讨论,就是像这样的一些基础的。
主持人:口粮的。
刘戈:每天要食,也就是粮食这样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它一个能够加就不加的这样的思考。所以我是觉得我们的思想方法应该有一种变化,也就是说那么如果要有了这样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发现对食品添加剂来说的话,它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大家人人都有发言权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讨论的过程当中不应该是关起门来的,而且应该向更多的公众,让他了解里面的情况,发自己的言。
主持人:一方面让公众了解,另外一方面应该采取一种“慎重更慎重再慎重”这样的一种态度,因为它涉及到千家万户,它确实是口粮啊。好,现在就这个问题我发现了今天参与到我们这个讨论当中来的朋友非常多,我们再来看其中的几位。
我注意到“小张”他说他“本人就是从事食品相关的行业,小张个人认为,这个食品添加剂只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保存、观感等等,但是必须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添加,否则还是不要添加的好,当代人都追求天然健康,希望相关部门做好检验,什么都可以添加,什么不必要添加让普通百姓知道明白对食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监督,保证民众的健康。”
好,就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再来连线一下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听听他的建议和观点。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在制订哪些东西是可以作为添加剂,添加到食品里面去,我们主要是靠一套程序,一些专家,一些机构来把关的,但是现在大米这种里面添加剂的情况,可能正好说明我们现有的这种程序,这种机制它没有给我们把好关,公众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有知情权,这种知情权应当是在事先公众就应该知道哪些是可以被列入到添加剂名单上,不能够只是等到事后然后公众用各种各样的质疑来声讨,简单的说知情权的行使需要前移。
主持人:其实我在想啊,作为消费者来说,真的不要去追求一个口感或者说它的卖相看上去好不好看啊。
刘戈:对,对于这个一方面消费者,那么对于标准的制订者来说,我觉得可能对于标准如何制订,为什么要制订的话也需要一番反思,那么为什么会有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解决食品的长期储存和远期的运输这样的问题。那么它是一个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所以很多标准也都是来自于发达国家曾经在工业化过程当中所走过的道路,那么现在一方面的话中国有中国的特点,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时代在发展也有了新的和以前不一样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一味地要用过去的这样一种,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里头所使用的这样一种鉴别方式,来使用大量的,过多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我觉得到现在应该是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更多地,大家都在提倡使用……
主持人:天然的。
刘戈:尽量少的,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尽量少的化肥、农药,其他的这样有机的种植方式,那么在家用的过程当中也尽量的少用食品添加剂,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所以的话也是一种思潮,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制订标准的时候考虑这样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