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届“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IFSWF)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中投)监事长金立群之“中投已经获得稳定连续的注资机制”之说令业界浮想联翩。
尽管金立群表示注资已获较大进展,以及有报道称中投注资方式可能改为每年几百亿美元入账;可即使外汇储备已逾3万亿美元,对于如何注资,决策层依然是“思量再三”。
“是的,未必就是那种分年度注资的结构,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也因为部门之间未达成共识,需要协调,否则不会拖这么久。”5月15日,一位知情人士说。
如果回到中投设立的初衷,也许有人会反问:当初是旨在配合国家宏观总需求管理、出于吸收1.55万亿人民币流动性之需;现在用此方式能否“消化”流动性?化解外储难题?
注资困惑
成立三年有余、先天“贫血”(需付息或上缴红利)的中投饱受盈利压力之煎熬;但此情况或许很快就会有所好转。知情人士透露,中投董事会已经同意按一种长期滚动的收益目标作为中投主要衡量标准。
“建议采用适当的会计计价方法以体现主权财富基金长期投资者的价值和理念,并以此合理进行投资收益透明度的安排。”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第三届IFSWF会议上说。
知情人士说,楼继伟所言代表了目前中投对长期投资价值取向的认同;而但凡涉及公司发展战略的决策,均由中投董事会决议通过,并上报国务院,由其做出最终决定。包括中投长期融资机制方案的流程也是如此
获中投董事会决议通过后,最后再报批国务院。
据称,中投两次分年度注资方案已报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审核。
不过,一位人大财经委人士解释,人大预算工委每年都要审核国家大的预算,且每年年中有所调整;此预算由若干部门的若干项目组成,且各部门都要报细化方案,中投注资预算或是其中之一;但理论上,人大预算工委不会针对中投二次注资事宜,单独审核。“作为国务院直属部门,由于没有完善的投资评估标准,社会上对中投的要求较为苛刻,且贬词较多。但本质上,中投二度注资与流动性的关系并不大。”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说。
工银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说,国际上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基准的惯例是“跑赢通胀”。
若以此衡量,中投轻易就能超越指标。可若去掉中央汇金公司的利润贡献,中投未必能如此轻松。
而财政部的想法是,中投作为一家企业,也应受到资本约束的管制。财政部认为中投不缺资本金,而是缺营运资金。不过,如果出于吸收流动性的通盘考虑,决策层或将中投注资纳入宏观总需求管理之中,则另当别论
财政部通过发债再度购汇,二次注资中投。
实际上,截至目前,财政部相关人士似乎并不清楚中投最新的分年度注资之融资机制。
如何讲好投资故事?
在5月12日、13日的第三届IF-SWF会议上,各国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无一不提及主权财富基金的“反周期性与长期性”之两大特点,中投就此又做了些什么呢?包括日后的打算?
金立群颇为婉转地说,主权财富基金旨在帮助国家管理外汇资产,没有迫切的,即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实现多少收益。因短期目标有可能造成冒一些不必要风险的投资。
在金立群看来,主权财富基金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没有流动性资产,因为是长期投资,只要把资产与资金配置好了,按照分散风险的方式,就能够非常稳妥地做长期打算,因此,针对市场的风波与波动,不必像其他的机构那样去担忧。
然而,囿于中投设立之初,财政部为其发债1.55万亿人民币筹集的2000亿注册资本金所限,中投需要为此承担5%的资金成本,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每年约5%的升值幅度,以及自身运营成本,中投如果年均收益率低于10%的话,则可能陷入亏损。在目前经济周期下,如果“刨去”中央汇金公司的利润贡献,此盈利要求或许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门槛。
逻辑上,反周期与长期投资需要“资金血液”不断提供支撑。早在今年初,中投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汪建熙就明确表示,中投现有资金已分配完毕,已向中央请求再度注资。
“我们一直都很被动。注资取决于相关部委达成最终的共识。”一位中投内部人士说。但金立群相信注资很快就能批下来。
某种意义上,中投不得不有些“激进”
她需要考虑每半年一次付息(虽然后来改为上缴“红利”,但金额不变)。楼继伟曾表示,中投公司投资方向将以金融产品组合为主,不可能投向收益较慢的基础设施领域。
不过,中投迄今为止的业绩表现似乎不错。数据显示,2009年中投海外投资回报率达到11.7%,合并中央汇金公司的收益,总回报率12.9%。2010年的收益与2009年大致相同,亦在两位数以上。问题在于,2007年中投出手30亿美元投资美国黑石集团,以及以56亿美元购买摩根士丹利可转换股,两笔目前看账面浮亏的投资让业界“印象”深刻,且备受诘问。
因此,中投需要拿出值得称道的投资典案。“目前看,这几年汇金对中投的利润贡献很大,中投可能需要找出几个投资典型案例去说服业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说。“2000亿美元已经很大,关键是中投要学会讲一个好听的投资故事。”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说,中投困难在于要为“不合理”过量外汇储备找到“合理”投资出口。根本问题在于,国内有不少投资机会,就投资收益角度,目前最好投资市场还在中国;而中国长期看本身也需要投资;但中投如果投资国内,不仅有违中投使命,而且还可能带来间接性货币扩张性效应。
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博客)说,似乎前一阶段的经验并不说明,也没有人可以证明多少外储规模最为合适;以及由市场化机构去“处理”外储是否为最佳选择?
“中投能否完成面对的挑战性难题,最终要通过中央汇金剥离之后中投资产负债表数据来回答。”卢锋说,“中投能否超越人们担忧呢?并非怀疑操盘手的能力,是这件事情的性质决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