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处变不惊的走势让券商们在选股上也变得毫无头绪起来——既没有集体看好的板块,也鲜有抱团鼓吹的股票。不过,在记者对本周12篇变动评级和38篇首次覆盖的研报进行统计时却发现,有不少券商在解读公司公告时,判断频频与市场相左,研报一出即连连“踩雷”,无奈地成了市场的反向指标。
信息解读频频“猜”错
首当其冲的便是本钢板材。该公司在5月18日发布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增发不超过5.43亿股、增发价格不低于6.95元/股,募集约37.7亿元的资金以购买本钢集团持有的本钢浦项75%股权,以及本钢集团拥有的徐家堡子铁矿探矿权等资产。 这条停牌一个月时间等来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券商们的关注,最先反应的是宏源证券,该券商在分析了上述方案之后表示,收购集团矿山有利于本钢板材保障原料供给,降低原料成本。另外,集团后续矿山资产也有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因此给予“增持”评级。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信建投,该券商同样被拟注入资产所吸引,认为本钢板材最大的看点便是资产持续注入的预期,为此也给予了该股“增持”评级。 然而尽管券商表示看好,该股的市场反应却显得苍白无力。由于在本钢板材停牌之前,市场似有如“先知”般早有所表现,在复牌当天该股便仅在涨停板上停留了30多分钟后迅速下挫,出现了典型的“见光死”。一周仅有的3个交易日连收3根阴线,累计高达9.14%的跌幅也让看好该股的券商当了一回反向指标。 踩雷的还有华创证券。该券商在上周调研了中海达后发布研报表示,中海达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其产品在测绘应用领域、地理信息应用领域等常年处于国产品牌第一梯队,再加上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工程单位的优质客户,华创证券对该公司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持有积极态度,故首次覆盖后给予了“推荐”评级。 不过华创证券的判断并没有给中海达注入强心剂,该股在本周甚至还出现了加速下跌的态势。自华创证券的研报出台截至本周五收盘,该股累计下挫6.15%,究其原因或许跟中海达的限售股上市流通不无关系。公开信息显示,中海达有250万股网下配售股票于5月16日上市流通,这对于上市以来就上演跳水的中海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看来投资者在关注公司长期基本面的同时,还要多注意短期的利空影响才是。 值得一提的还有银江股份、星期六和常发股份,该3家公司的最大共同点便是均在本周发布了股权激励的方案。 股权激励案的发布往往是上市公司高层对未来发展具有信心的体现,同时对促进股价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上述3家公司的激励方案一出,基本上都受到了券商的好评,其中中信建投“破天荒”首次覆盖银江股份并给予“买入”评级,申银万国和国金证券也分别将星期六和常发股份的评级上调到了“增持”和“买入”。 遗憾的是,股权激励的消息对于上述3股的刺激均是昙花一现,比如5月17日公布消息的银江股份和常发股份,均是在消息面世当天出现高开低走,留给投资者的欢喜时间不到半天;而在5月18日发布消息的星期六,虽然当天收盘仍然上涨1.6%,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市场的热情便迅速收缩,投资者如果是消息当日杀入也将获得被套的结局。
金牌分析师的点金术
虽然从上述案例来看,投资者对于研报并不能轻信,但经过市场考验的券商金牌分析师实力还是不俗的。本周大涨的辽通化工和东睦股份均被金牌分析师抓到,点金术可见一斑。 由于在重大资产重组有关程序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辽通化工在停牌了一段时间后宣告终止重组,如此结果自然不是赌重组的投资者想要看到的,对于公司来说理应构成了利空。不过,中信证券金牌分析师殷孝东和黄莉莉从中却“嗅”到了补涨的气味。 中信证券认为,虽然从兵器集团及国家层面来说,重组项目的达成有很大的必要,但是投资者还需看到辽通化工本身的基本面是快速发展的。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该公司装置运转一直良好,又恰逢石化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公司的业绩在逐步释放当中。中信证券还调高了辽通化工2011年业绩预期至1.05元,目标价定位18元,因此上调评级至“买入”。 有了石油化工行业排位第一的金牌券商“撑腰”,辽通化工走势自然给力。该股复牌以来表现明显强于大盘,5个交易日大涨22.86%,在5月19日的龙虎榜显示还有两家机构在杀入,买入金额分别为1580.41万元和1322.99万元,该股也成为了重组失败后走势最牛的个股代表之一。 另一只个股东睦股份则是被华泰联合金牌分析师叶洮抓出来的。该券商表示,经历了数年的跨区域生产基地布局,东睦股份由一个地方企业已经成长为有能力服务全国市场的龙头企业。展望未来长期发展,该公司作为我国粉末冶金零件的龙头企业,仍将在粉末冶金制造这一成长性领域里收获最丰。汽车、压缩机等产业主要下游领域受益于全球产能向中国的转移集中,未来依旧有望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 另外,东睦股份在连云港新设子公司、新购土地,为下步发展预留硬件空间的行为也很受华泰联合的青睐,该券商预计2011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39元,合理价值区间应在17.3~19元之间,故给予“增持”的评级。二级市场上东睦股份也不负所望,本周暴涨27.98%,就算以华泰联合发布研报日算起累计涨幅也有19.8%,点石成金的功力可见一斑。 金牌分析师的点金术固然很牛,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这却难以作为投资屡试不败的手段。在《每日经济新闻》连续跟踪了近月来分析师的表现时发现,再稳定精准的牛人也有“失足”的时候。 比如海通证券分析师赵勇,该分析师分别在4月19日下调了双汇发展至“减持”、4月25日上调贵州茅台至“买入”、5月5日又果断地上调双汇发展至“中性”,这几次的评级所涉及的个股涨跌幅,均能排在当周所有研报涉及个股的涨跌幅前五名之内,连续几周的发挥极为稳定。 然而好景不长,在本周,该分析师却意外地在5月19日发布了一篇关于伊利股份的研报,评级为“买入”,研报内容则是对伊利股份增发的看好,认为增发项目涉及到公司乳制品全线品种,能全方位提升公司产能,使产品线更加完善,目标价看到42元。 然而事实上,这个“价值”70亿元的募资立马引发了资金的出逃,伊利股份增发预案出台当天,个股大跌6.65%,全天成交额是前一个交易日的10倍,市场“用脚投票”和券商的一致看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海通证券分析师赵勇也在这波下跌中不幸“失足”成了反向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