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数据预警"未富先老"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
|
|
2011-04-29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总人口13.4亿虽不出意料,但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却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一方面是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如果这一局面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许未来中国会成为世界上首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4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总人口达1339724852人,10年增加7390万,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 然而这次公布的数据所显示的不仅是中国人口增速放缓,还有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普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0至14岁人口占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 “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人口的老年化与负增长,而要靠移民解决人口问题又受到许多国内政策、压力的制约,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走走停停,进两步、退一步。”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中国的情况更特殊。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上发生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被学者们形象地称之为“未富先老”。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如果在生产中劳动力投入有限,不断增加资本的投入量,最终会导致资本报酬递减,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维持资本报酬。但是在东亚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劳动力趋于无限供给,所以不会出现资本报酬递减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也是东亚经济廉价增长的奥秘所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说中国社会“未富先老”不可简单理解为老年人多了,需要补充人口。一般而言劳动年龄人口增量减少伴随高速经济增长,会共同导致普通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工资上涨,也就是常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提高,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就必然会相对弱化,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就中国的实际国情来说,人均收入刚刚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发展阶段,物质资本积累上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着巨大差距,因而无论是在资本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中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未富先老”的中国失去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发展可能逐渐失去原有的比较优势,却短期内不能获得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蔡昉表示,从这个角度讲“未富先老”是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时期所面对的特殊挑战,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一挑战,实现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持续经济增长。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