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成长迟钝的跌跌撞撞
碧水源上市之后跌跌撞撞,一路从175.58元的最高价跌到77.01的谷底,后经反复折腾好不容易回到140.48元。眼瞅着已经到攀上上市第一天的价格,却又遭受唾弃。到作者截稿,已经跌破了一百元的股价。 碧水源从上市之日起,因其“背景显赫”的原因受到市场关注。而其MBR污水处理市场的成长性则是最大的亮点。国内的MBR市场集中度较高,公司在大中型项目上的市场份额达到60%,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像GE、西门子等跨国企业集团。当时上市时,券商分析师认为,碧水源作为一家本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较低、贴近市场,同时又掌握了核心技术,与这些国外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上市后碧水源公布的业绩来看,成长性似乎显得还可以。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50%,毛利率48.9%,与去年同期持平;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59.61%;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65.09%。但是,二级市场并不对其买单。这说明,公司的业绩略显迟钝,相对于其发行时的94.52倍的市盈率以及随后二级市场持续较高的市盈率,高股价已经透支了其成长性,已经不符合市场对于百元股的高成长性期待。 对于碧水源2010年的业绩,平安证券研究员认为,1.76亿元的实际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产能的限制以及订单的确认速度低于预期。国泰君安研究员王威认为,虽然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行业仍将高速增长,但是公司的股价已反映了一定成长性,给予了“谨慎推荐评级”。 同样面临成长迟钝的还有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作为国内IC第一股,在2011年实现50.77和51.37%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业绩公布后,股价持续走低,到作者截稿,股价徘徊在103元附近,百元关口近在咫尺。 市场对于移动支付未来强大的市场空间而对国民技术另眼相看,但是目前,据国民技术内部不愿透露姓名人士指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手机支付卡的第三代通信标准已经被别的公司抢先申请了专利,因此公司的产品技术上实现要落后其他公司,产品利润因此大幅下挫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2011年的这一业绩,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1.63元的摊薄每股收益明显低于市场的一致预期(1.84元)以及早起的2.03元的早期乐观预期。这一业绩差异主要源自2010年下半年公司中国移动移动支付战略的调整。公司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10年上半年的32.61%(1.25亿元)下降至下半年的16.27%(0.52亿元),2011年该业务仍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主要的风险来自移动支付、CMMB等标准、政策的进展,2011-2012将是其业务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