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近亲保荐背后或有利益交换
2011-04-21   作者:经济参考网  来源:综合本网
 

除了凭借出具错误报告来操纵市场,靠着“儿子保荐老子上市”这种近亲保荐的模式,也让券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数据显示,在3月份以“保荐+直投”形式上市的公司,给券商直投带来的平均回报率高达5.04倍!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过去多是低调成立直投公司的券商们,在进入2011年后突然高调起来。今年以来华泰、国元、兴业等券商纷纷增资直投公司。市场人士担心,这场由券商“自导自演”的造富运动,在造福了券商和它的近亲之后,会将祸水引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近亲保荐上市层出不穷

 

作为一家二次上会的公司,山西证券终于过会了。然而,市场的质疑声并未就此平息。去年7月山西证券首次申请上会被迫取消,是因为其“儿子保荐老子”的模式遭到质疑。山西证券IPO的联席主承销商共有两家,其中的中德证券实际上是山西证券控股66.7%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保荐母公司上市,开创了资本市场先河。虽然从制度上判断并不违规,但对于资本市场首次出现的“近亲”保荐上市事件,市场人士免不了对其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

事实上,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山西证券过会只是IPO市场上“近亲”保荐上市的序曲,控股权图谱上的“近亲”保荐上市戏码在近期已经接二连三地发生。

315日,第一创业证券保荐的欣旺达首发申请获得通过,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第一创业证券的关联公司深圳首创持有发行人欣旺达423万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为欣旺达第五大股东。耐人寻味的是,两者之间这些敏感的关键细节,在发行人和保荐人的招股资料中却被一笔带过。

无独有偶,316日成功过会的闽发铝业同样也是迷雾重重。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32日,闽发铝业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中科松山湖和海通开元,发起人股东黄长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600万股转让给海通证券的直投子公司海通开元,转让价格以2010年预测盈利为基础,按12倍市盈率计算,折合每股4.65元;然而与此同时,海通证券同时还担任闽发铝业的主承销商兼保荐人,其“战略投资者”身份值得商榷。

 

券商质疑声中获取暴利

 

尽管券商“保荐+直投”的业务模式饱受质疑,但并不妨碍券商获取暴利。随着IPO发行的不断提速与市盈率的居高不下,券商参与保荐直投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回报率均快速攀升。据统计,20095家上市公司除国信证券保荐的阳普医疗账面回报率高达7.21倍以外,其余4家均在3倍上下;2010年保荐直投上市公司数量达12家,其中仅有3家的回报率超过5倍,全年的平均回报率为3.8倍;今年以来不到3个月就有券商直投的9家公司过会,回报率最高的是国信证券保荐的维尔利,其回报率高达7.43倍,今年以来的平均账面回报率也高达4.68倍。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已上市的3家“保荐+直投”上市公司账面回报率平均已高达5.04倍,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以海通证券保荐过会的闽发铝业为例,海通开元所持的600万股转让价格均为每股4.65元,折合市盈率在12倍左右;按照目前二级市场上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56倍发行市盈率计算,闽发铝业上市后,海通开元的投资浮盈至少可达近4.67倍。

事实上,如果和第一创业直投欣旺达相比,海通证券只能算是发发小财。尽管目前外界对深圳首创的入股成本还不得而知,不过有私募人士认为,从已有资料分析来看,深圳首创入股欣旺达有限的时间点应该在200711月到20087月的8个月期间,对比此时入股的邦普科技成本来看,深圳首创的入股成本价应该不高于1.3/股。如果上市的话,欣旺达到底能值多少钱?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处于锂电池行业,而锂概念目前一直大受市场追捧,作为创业板新秀,给予欣旺达60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并不为过。以此计算,欣旺达的发行价有望达到26.4元,这也就意味着,按照上述私募人士推定的不超过1.3/股的入股成本,深圳首创通过直投获利有望超过惊人的20倍。

不仅如此,由于券商直投参股公司从融资到上市的时间周期普遍偏短,直投公司的介入时间最长不超过24个月,最短的甚至只有不到半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达数倍的回报,不得不承认,券商“保荐+直投”已经远远高出其他业务的收益水平。

 

近亲保荐背后或有利益交换

 

受益于证监会发审委IPO的快速审核,越来越多的企业分享着的“融资大餐”。然而在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却在一波高过一波的破发潮中一再受损。

有分析人士认为,拟上市企业良莠不齐,造成上市后业绩变脸,损害投资者利益,监管层应该加强对IPO的审核力度。然而遗憾的是,如果券商介入PE基金市场,无疑意味着券商将垄断企业上市所有的关键环节,不仅是保荐人和承销商更是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交加,意味着券商收益与股价的高低有着捆绑式的关系,即券商投行在给上市公司IPO前,把自己旗下的直投机构拉进来,你给我股份,我就保荐你上市,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利益交换机制,而券商也将成为一级市场最大的受益者。(综合《理财周报》、《第一财经日报》、《华夏时报》、《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忽悠不断,黑幕频现 券商能否被信任? 2011-04-21
· 券商独立性受责难 切断新股发行利益链条 2011-04-21
· 券商报告造假宝安亦有责 证监会回应中国宝安事件 2011-04-21
· 券商分析师研报背后的复杂利益链条曝光 2011-04-21
· 双汇65元买入价是大忽悠?券商研报遭质疑 2011-04-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