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话题:驱动经济增长的软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高端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见证了中国和亚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目睹了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也经历了从一个美好愿景到为国际瞩目的亚洲平台的成长过程。博鳌论坛长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来自于博鳌论坛亚洲地区最广泛的民意凝聚力。菲律宾前总统、博鳌亚洲论坛前理事长菲德尔·V·拉莫斯指出,博鳌亚洲论坛一定要走向国际才有生命力,而走向国际必须有广泛的参与和凝聚力。
“博鳌亚洲论坛虽然是个高端论坛,但它是根植于广大的民众沃土之中。”迟福林指出,博鳌论坛虽然是非官方组织,但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体现出不可忽视的软实力。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抓住时机,与其达成引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共识,并在格莱珉模式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海南实际的小额贷款海南模式。海南农村金融从博鳌出发,走上一条全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周文重指出,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本次论坛倡导的“包容性发展”,就是要通过高速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争取最大限度地创造发展与就业机会,确保民众基本福利保障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民众能机会平等、公平参与。
中国目前面临着两大转移趋势,一是全球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目前面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每年全国要转移的千万农民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和居住问题。
“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业创新”也成为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持续调控之下,房价究竟是升还是降?“要把房地产问题当成民生的最重要问题来解决,态度要坚决。”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前秘书长龙永图说。
医改是论坛上另一个热点民生话题。去年4月份启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载着公众的厚望。本次论坛年会组织一次闭门主题早餐会,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与受邀代表就医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曾经投资兴建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的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在论坛期间表示,十年来博鳌论坛凝聚了民意,是民间外交平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曾培炎说,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这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层面的共识,还需要得到企业、学术、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响应,而这正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价值和吸引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