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月24日上午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在央行网站发布题为《国际收支顺差条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的文章,文中指出,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条件下,利率工具的使用受制约。 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由于具有灵活性和市场化强等特点,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开始就选择的对冲工具,而央行票据则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 在一般教科书中,作为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被视为货币调控的“利器”,并不轻易使用。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张晓慧在文章中表示:“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 此外,张晓慧在文中还指出,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条件下,利率工具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但她表示利率杠杆引导预期、调节供求的作用仍然得到了发挥。 中国央行调控流动性和管理通胀预期主要使用三种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 3月19日,央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上调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600亿元左右。此次上调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的历史高位。 发行票据回笼资金是央行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但是这一工具遇到了利率攀升带来的发行困难和成本上升问题。央行3月22日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新一期一年期央票,并开展了正回购操作。目前二级市场一年期央票3.18%左右的收益率水平,仍然要较一级市场低2个基点。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