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开发带”龙头城市之一的安徽省芜湖市在创新金融发展、规范资金管理方面的“芜湖探索”,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二、三线城市激活竞争优势的生动诠释。
安徽省芜湖市目前共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400亿元。皖江示范区上市后备企业28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去年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70亿元。最近,芜湖市被安徽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授牌“金融安全市”,下辖三县先后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县”称号。
金融集聚 成全省中小银行县域服务网点最多的城市
金融集聚区,似乎都是与上海、深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名字联系在一起。身为二三线城市的芜湖,不仅敢做这个梦,而且追梦行动已然开始。
“芜湖这两年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已拥有7大类53家金融业机构。”芜湖市金融办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芜湖市把金融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改变了单一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业格局。他们积极引进域外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进入芜湖发展,加快培育本土金融法人机构,成立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0家、典当机构12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公司33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村镇银行,交通银行、徽商银行、扬子银行、浦发银行先后在三县设立支行,芜湖成为全省中小银行县域服务网点最多的城市。
相关人士透露,芜湖正在制定一个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办法,通过税费政策吸引一流企业和人才。同时,还将加快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建设,设立金融资产交易所、股权交易所、路演中心等,打造金融后台中心,吸引与金融业相关的制造类企业来芜发展,形成金融集聚区。
清理并集中管理资金资产 消除寻租动机
政府资金资产管理,向来是个难题。芜湖创新管理模式,对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资金资产进行“双清双集中”,统筹调度市区两级财政、建投资金,从根子上消除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利益动机。
所谓的“双清双集中”工作,就是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清理并集中管理,消除寻租动机。全市共清理银行账户1453个,撤销账户1141个,撤销率达79%,集中资金13.6亿元。通过实施“双清双集中”,市直各单位自行设立的各种津补贴项目一律取消,工资待遇标准全市统一。各党政机关自有资金保持“零余额”,消除了以前“有创收渠道的单位私设名目乱发钱,没有创收渠道的单位想法设法搞创收”现象,从根子上消除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利益动机。
资金管理更“阳光”,债务风险也大幅降低。针对部分市属事业单位不考虑还贷能力,盲目贷款搞建设、资产负债率高企的问题,芜湖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贷款必须由市长“一支笔”审批,未经审批、擅自贷款的单位负责人一律就地免职,控制了贷款冲动,防范了债务风险。对确实有发展需要、有偿债能力的项目,则由政府出面,统一与各银行进行竞争性谈判,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资金资产集中后,如何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芜湖树立“大财政”理念,从2009年开始,统筹调度市区两级的财政、建投资金。市里成立了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理顺建投公司机制。通过统筹调度,部分单位一边大量存款、一边大量贷款,甚至高利率贷款的现象消失了,市财政一个月内共偿还银行高利率贷款24.8亿元,年节约资金成本2亿元以上,大大降低了各区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