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用工荒”是挑战更是机遇
2011-02-09   作者:记者 于璐/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节后用工市场开始活跃。据中国广播网的记者对今年用工市场的情况调查,由于一些地方农民工工资低廉、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不能实现体面地工作,以及住房住宿等生活成本快速增长等多种原因,节后可能会再度出现用工荒。

  算一算经济账:值不值

  出现用工荒,首先是经济因素。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都会算一算经济账:值不值。
  网友“心魔尊者”用数字说明了这一点:“轻轻算一笔小账!例如东莞一般工厂计时或计件,月平均工资都不过1500元。每月花费:基本生活用品要100元,住宿要200元,家里至少也要补贴500元。亲朋好友生日喜酒就最好别去了,感冒发烧也不要看医生,因为过年回家还需要一大笔开支。算过去算过来,还不如在家喂猪!”
  网友“海椒米”说:“现在80后、90后根本不可能接受工厂那样的工作环境和那样的工资,接受的话也是暂时的。特别是夏天,那种一天工作12个小时、车间五六十度的日子,一个月拿1000元的工资,怎么过?”
  署名钱桂林的评论文章说,出现“招工难”“用工荒”,首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偏低和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在外面打工还不如回家种地挣得多,因此,企业再用以前的标准招工就招不到人。

  体面发展:有没有

  体面、发展已经是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所考虑的重要方面。
  网友“一舞剑器动四方”说,“我在西部,从我们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用工荒确实存在。很多青年员工在车间干不长就辞职,很多岗位缺员。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工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低、发展机会不大,可能是缺员的主要原因。车间里面的工人每天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多的工资,而且一辈子只能当工人没有升职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当环境不能满足要求时,自然要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地方。”
  署名钱桂林评论文章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他们有明确的权利意识,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80后”、“90后”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其父兄辈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就业流动性加大。
  网友“我是个没胆的马甲”说:“这些年来,工人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更加自觉了,他们即使是普通工种,也在为获得最低工资而挑选。”
  网友“阿土大哥”说:“80后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比他们的前辈们要高得多,说明这一代年轻人素质提高了,他们向往有尊严的工作、生活是可以理解的,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企业主现在是到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正确看待“用工荒”

  署名郑秉文的评论文章认为,“‘用工荒’预示着人口优势丧失、人力成本增加、廉价农民工终结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是市场的法则,是增长的危机,也是发展的必然;是前行的挑战,也是转型的机遇。”他说:“‘用工荒’对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不是坏事,而是一个内生动力。‘用工荒’对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不是坏事,而是一个上升拉力。”
  网友“秋之晚风”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还有物价的上涨,低工资必然将会成为历史,当外出打工甚至不如在家养猪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外出打工呢?当前的问题是工厂不得不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工作,这样就必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当工人工资待遇的提高慢慢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时,企业想要继续生存,不得不做出改革,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利润,所以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欧美国家所经历过的过程。企业改革的同时,必然追求高科技,自动化发展,也会要求工人以更高的技术为其工作,也对用工需求造成一定压力,工人想要发展,必须相应提高自我技能,这也是发展的过程。”
  署名郑秉文的评论文章认为:“近期内,用工成本上涨显然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的门槛,对其造成的冲击较大。但长期内,长痛不如短痛,民工成本上升可以拉动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拉动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转型。此外,‘用工荒’作为一个拉力,可以促使企业主转变观念,顺应潮流,服从市场,超越自我,迫使其从廉价成本型的产品竞争力向自主创新型企业竞争力转变,拉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何并存? 2010-03-01
· 用工荒倒逼政府做点什么 2010-02-26
· [博客]“大规模用工荒”是一种好现象 2010-02-23
· 沿海多个地方出现用工荒 2010-02-22
· 山西经济回暖企业出现“用工荒” 2009-12-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