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买“中国制造”就买不到给孩子的礼物
2011-02-01   作者:记者 乔继红 江振宇/纽约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新年购物旺季走访美国市场发现,“中国制造”产品在美国比比皆是,中国自主品牌也开始走向国际化,但与发达国家名牌相比,“中国品牌”价差比较明显,中国产品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价廉质差”的形象。

   中国民营创意企业瞄准伦敦奥运商机
   中国商品走俏肯尼亚

  每年11月下旬的感恩节到次年元旦是美国传统的圣诞购物季。2010年的圣诞购物季,美国零售业销售状况出现了超乎预期的强劲增长。新华社发(吴凯翔/摄)

  “中国制造”随处可见

  记者走访美国纽约市场,不管是在第五大道萨克斯精品百货店还是在梅西、杰西潘尼、塔吉特、二十一世纪等连锁百货公司,或是在好市多、沃尔玛、玩具反斗城、百思买等连锁超市,以及“中国城”、“大中华”、唐人街等华人超市,都发现“中国制造”随处可见。
  正在采购新年礼物的安·霍根是曼哈顿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行政经理。她对记者说:“在美国,很难找到不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你看我,从衣服到鞋子再到挎包都是中国生产。”
  她说:“我女儿不喜欢中国商品,因为她认为中国会使用廉价童工,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新年来了,如果不买中国产品,就买不到新年礼物送给她。”
  记者发现,在美国市场,中国商品种类繁多,服装、鞋袜、箱包、家具、床上用品、运动器材、电子产品等,应有尽有。这些商品绝大多数是洋品牌,但标有“中国制造”。
  皇后区梅西百货公司销售经理罗纳德·布里特说:“我们店里大概有60%到70%的商品是在中国生产的。床上用品、箱包和电子产品的比例还要更高些。我自己的日常用品大概有95%产自中国。”
  在“中国城”等华人超市“中国品牌”比较多见,尤其是副食品,如老干妈辣椒酱、洽洽香瓜子、大红袍茶叶、山东粉丝、东北黑木耳、蜂花牌香皂、格兰仕电饭锅等。但也有些品牌已经本土化,如梅林午餐肉的商标上就写着“美国生产”。

  “中国品牌”价差明显

  布里特说“中国产品总体来说价格偏低,这是一大竞争优势。大多数时候,顾客选择商品注重的是性价比,而不是产地。但电子产品除外,同样一种电子产品,如果产自德国或者美国,消费者会认为是‘好产品’,如果产自中国,则是‘好价钱’,但不一定是好产品,质量可能没那么稳定。”
  记者在布里特的店里看到,几乎相同功能的烤箱,在中国生产的德龙产品每台售价59.99美元,而在美国生产的Breville则卖129.99美元,价格相差悬殊。
  莉莎·波蒂已经退休,她正在挑选电烤箱。她告诉记者“我比较半天了,这一件产自中国,尽管价格便宜,但是做工比较粗糙。”
  在皇后区的一家“中国城”超市,10杯量格兰仕电饭煲每台售价39.99美元,而类似的日本产松下电饭煲则要卖89.99美元。
  一位顾客告诉记者“我在选择产品时更在乎产品功能和价格,不一定便宜就好。中国现在也有很多产品走向国际化,但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买了中国产品,找不到售后服务。”
  记者在百思买第五大道分店,虽然看到大量“中国制造”,但基本没有看到中国自主品牌。美国大型体育用品专卖店Sports Authority云集了世界各大运动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彪马、锐步等,但见不到“李宁”等中国自主品牌。
  布里特说:“我在销售行业已有10年从业经验,这10年来,中国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提高,但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来自中国福建、已经在美国生活20多年的林先生说:“刚来美国时,中国产品很少,现在多了,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价格低、质量差的形象。”

  “中国制造”无缘世界顶级品牌

  卡拉琳·菲舍尔是第五大道萨克斯百货公司迪奥化妆品专柜的销售员,她说:“很难想象迪奥产品会在中国生产。”
  从记者走访情况来看,在化妆品领域,看不到中国品牌或“中国制造”,这个行业基本是欧美雄霸天下,日本和韩国也偶有入列。像路易·威登、古奇、普拉达等著名奢侈品牌更是与中国“无缘”。
  热衷时尚、居住在曼哈顿岛上的牛小姐说:“不是中国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东西,而是这些品牌为了保持一种所谓的高贵,不愿拿到中国去生产。”
  在其他领域,“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分流。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正在向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海地、洪都拉斯等南美国家转移产地。
  胡佳良是美籍华人,8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纽约,现已有12年。他目前是一名学生,也是皇后区74街上一家“99美分”店的兼职收银员。他说:“我们店里除了食品和洗涤用品外,其他商品大多产自中国,但也有来自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商品。”
  乐天雄今年10岁,是一个超级玩具迷,他说,玩具反斗城里卖的玩具应该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制造”,但车模领域竞争激烈:“风火轮”是马来西亚制造,“火柴盒”是泰国制造,而“快车道”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受制于人

  在纽约从事成衣销售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一件在美国商店里卖39.9美元的女式上衣,通常中国厂家最多只能拿到4美元,有的甚至只能拿到2美元。这中间的一大块利润被中间商吃掉了。”
  他说,就服装行业而言,主要利润集中在设计、品牌和销售环节,而中国出口服装基本上属于来料加工或者替别人做贴牌生产,基本不接触市场,产品的规格、品种、数量也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今天人家下单就有活干,不下单就可能无米下锅。”
  他说,近年来,中国不少厂商为保住美国市场,大都采取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有的美国零售商和中间商在交货半年后才付款,有些甚至在货物售出之后才付钱,等于把库存压力转给了生产者。“对中国企业来说,其中蕴藏的风险很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制造需要加快闯关步伐 2011-01-10
· 从凯琳的圣诞礼物看“中国制造” 2011-01-05
· 汇丰银行:12月中国制造业PMI回落 2010-12-31
· 中国制造中心正走向高端市场 2010-12-24
·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新跨越 2010-12-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