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梓(左一)在视察中。 |
记者手记:在采访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时,他一再强调不要当作一次采访,而是作为一次对鄂尔多斯发展的共同探讨。他不拘于用词的严谨,较为完整地介绍自己思考的成果,恰恰涵盖了社会关注鄂尔多斯主要热点。为此,记者从中提炼了九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他的观点对应,只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鄂尔多斯。
一问:鄂尔多斯的快速发展是偶然因素,还是具有内在规律?
杜: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鄂尔多斯视察时,肯定了鄂尔多斯的成绩。不少人认为,鄂尔多斯就是靠煤炭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大家要看到一个事实,煤炭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鄂尔多斯独有的,鄂尔多斯为什么能做得比较好?是因为我们把握住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不断总结提高,指导我们的工作。
二问:鄂尔多斯是否具备别人没有的机遇?
杜:鄂尔多斯发展的机遇,就是抓住国家产业政策,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鄂尔多斯过去很穷,穷的原因主要是全市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为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市就开始由农牧业转向工业经济,这在全国算是比较早的。到本世纪初,鄂尔多斯在抓工业时候又注意生态文明,注意生态与工业化的联动。此后,鄂尔多斯还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生态建设发生历史性逆转;抓住全国“煤电油运”问题突出的机遇,振兴煤炭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升级换代;抓住国家强调节能环保的机遇,甩掉了“黑三角”的帽子。鄂尔多斯正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一次次调整,顺势而为,一步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素质。当前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鄂尔多斯要借这次机遇,大力拉动消费,做大非资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问:鄂尔多斯是否主要依靠廉价资源换取巨额利润,从而取得飞速发展?
杜:鄂尔多斯的资源很丰富,如天然气储量达8000亿立方米,煤炭储量达1600多亿吨,资源开发是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以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占全市GDP的32%。但是,鄂尔多斯的快速发展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通过资源产业和非资源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落入“资源陷阱”、患上“荷兰病”,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我们始终坚持资源转化,并将非资源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调整方向。去年,全市确定的100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中,单纯资源开发项目所占投资额不足7%,化工和装备制造项目占工业项目的60%。今后,鄂尔多斯将重点发展汽车、煤炭化工机械、新能源,还有金融产业等等。去年,全市金融产业只占经济总量的1%,发展空间很大。文化、物流、旅游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比如今年包头至西安的客运铁路修通,一下子缩短了鄂尔多斯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距离,基础设施的改善将给旅游业带来空前的机遇。
四问:鄂尔多斯从一个沙化严重的地区起步,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变化?
杜:在发展过程中,鄂尔多斯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高起点、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度节能保护和长产业链。过去,鄂尔多斯“五小”企业比较多,全市关闭了2400多座炉窑,淘汰3400万吨落后产能,各级政府付出10多亿元的补偿成本,煤炭资源回采率由25%到70%左右,实现了工业而已由乱到治,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历史性转变。而同期,全市植被覆盖25%增至75%以上。
我们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要回报生态,财政每年要拿出大量资金来搞绿化,比如今年投入就达几十亿元。种树的回报时间虽然较长,但是有助于鄂尔多斯重塑山河,为百姓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在东胜区,老百姓出门10分钟就能进一块绿地,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打造一块绿地,代价很昂贵,但是我们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五问:鄂尔多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牧民带来哪些实惠?
杜:鄂尔多斯一直强调城市化与新农村牧区的协调发展。东胜过去是一个小城市,1997年我来这里工作时,只有30万人,城区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而现在东胜有60万人,城区面积150公里,城市化率高达95%以上。
全市的7个旗政府所在地也发展很快,县域经济对农牧民拉动作用很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市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鄂尔多斯过去农业立地条件差,主要靠搞包产到户,激发农牧民积极性。但是3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民守着那点地,能过上小康生活就算不错了。因此,我们一方面让农牧民转移进城,另一方面在农村发展规模经营。2007年鄂尔多斯已开始打造100万亩现代农业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农民增收,除了调整种养结构,还要增加务工收入。现在,干一天活给100元都雇不到农民工。另外,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我们正在解决农村住房,今年已投资5亿元先改造沿(黄)河沿(铁路、公路)线。
六问:鄂尔多斯地理位置优势并不突出,而且以前的基础条件一般,发展中又面临水资源的瓶颈,究竟竞争优势在哪里?发展后劲在哪里?
杜:鄂尔多斯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定位就是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国家对此的支持力度很大。鄂尔多斯的区位优势在京津冀,要和京津冀地区联动,提供清洁能源。“资源+京津冀市场”就是鄂尔多斯的区位优势。
鄂尔多斯的发展要靠改革、开放和创新。现在通过市场配置的办法,吸引高端要素向鄂尔多斯集中。在吸引有实力的国企同时,培育当地企业。政府创造发展环境,企业改革创新。从1993年以来,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竞争性领域实现国有资本退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未来的发展还要靠人才支撑,将来的竞争力要看教育和科技实力,如果没有高端人才的支撑,不会有鄂尔多斯的今天。鄂尔多斯要打造世界先进的产业研究中心,比如全国的羊绒标准化基地、煤制油研发中心在鄂尔多斯,将来还要有煤化工的中心。鄂尔多斯还保留着农牧学校,许多地方已经撤了,认为没有用武之地。我们看来,农牧学校过去培养农村干部,现在要培养新农民新牧民,免费给家家培养大学生。
我认为,最重要的保障是党的建设,这里关键是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去年金融危机面前,我们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用结构调整来引领保增长任务的完成。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危机来了也没有饥不择食,我们选的产业的都是有成长性的。又比如水资源的制约问题,我们通过工农业水权转换,通过节约用水,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一个地区的科学决策水平很重要,关系到当地的发展。我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到科学发展,最看重的就是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发展势如破竹。
七问: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了,财政有钱了,哪些方面得到了回报?
杜:经济发展了,我们要做到三个回报,即回报国家,回报百姓,回报生态。回报生态前面已经讲过。回报国家就是每年财政的一半以上上交国库。回报百姓,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鄂尔多斯中小学实现12年免费教育;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农牧民男的60岁、女的55岁就可以每月领取266元;农民大病报销上限是8万元。另外,我们大量投入公益事业,包括办教育、建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等,这是都直接关系到民生。鄂尔多斯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21位,但是民生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八问:鄂尔多斯的发展很快,如何保持继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杜:发展速度的快与慢,核心在于有没有质量和效益。这取决于未来经济的成长性,以及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和作用。经济成长性好,百姓得实惠,才能聚集人气。我对鄂尔多斯充满信心。30年前,深圳不过是一个小渔村,现在是千万人口。城市必然要先规划后建设,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要有远见,确保发展的质量。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在鄂尔多斯机场建设上就教训深刻。原来审批的是年20万人次的吞吐量,但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已经达到80万人次、18条航线,还需要再扩建。所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有一定的超前量。
九问:鄂尔多斯今后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杜:小的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发展方式转变还存在制约。有三个大的问题:一个是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需要做大几个重量级的工业园区。二是城市体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对消费,服务业制约很明显。要把城市做起来,提升可持续能力,才有后劲,东胜区现在已提出百年鄂尔多斯打造百万人口的“双百”目标。三是农村牧区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对全市发展制约很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在全国平均水平还可以,但是离享受现代文明还有很长距离。这是我们“十二五”要解决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