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猛开”之后的“多元”变速
2010-12-10   作者:记者 吴雨 黄小希 刘军/鄂尔多斯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东胜街景。那顺/摄

上世纪末东胜街景。
    车牌是以“蒙K”打头,被戏称为“猛开”。的确,鄂尔多斯近年来借助“黑金”经济——煤炭发展势头迅猛。不过,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鄂尔多斯开始意识到,不能再一味“猛开”下去,而是汲取其他资源城市解决资源衰竭、环境破坏等问题的经验,积极探索经济结构转型之路。

  “猛开”开到哪里去?

  200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GDP仅为150亿元,2009年则超过2000亿元。今年鄂尔多斯GDP预计达到2600亿元。可鄂尔多斯这列载满“黑金”的特快列车到底要“猛开”到哪里去呢?人们的心里打了一个大问号。
  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采煤塌陷区农牧民安置村——乌兰木伦村,63岁的村民王明仲向记者讲起了他的烦心事。
  “住着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老伴每月领着1500元养老保险金,我现在的生活过得挺美,可有时候想将来怎么办?煤迟早是要挖光的,我的子孙们今后要靠什么生活呢?”王明仲忧心忡忡地说。
  其实,王明仲担心的问题,也正是鄂尔多斯各级政府正在思考并开始着手解决的问题。早在2008年,鄂尔多斯遭遇金融危机时就已经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不再简单保增长,而要调整“原”字号产品比重太大的格局。
  “此次‘十二五’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是一次重要机遇。”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说,“在下个五年里,鄂尔多斯的产业要不断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由煤炭比重较大向多元支撑转型,向科技新兴产业转型。”

  向资源要最大价值

  鄂尔多斯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吨,约占全国的1/6。在当今“资源为王”的时代,谁都能明确感觉到鄂尔多斯转型的分量。
  “作为一座资源富集型城市,鄂尔多斯转型成不成功,在于是否能以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再不能简单地挖煤,而要在煤的深加工和高效利用上下工夫,利用科技转换提高附加值。”杜梓说。
  在这个发展思路下,鄂尔多斯多家大型煤矿纷纷更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回采率,延长产业链。
  “对资源性企业来说,效益并不仅以采矿量为体现,如何用好资源、提高回采率才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伊金霍洛旗神华神东补连塔煤矿生产副矿长魏光荣说。
  魏光荣介绍,今年更换的高阻力液压支架,不仅使“22303”采矿面高度达到目前世界最高——7米,还提高了9.5%的回采率,多采煤125万吨。在高新设备的帮助下,全矿综合回采率今年将达到81%,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当地“50%资源要就地转化”政策的引导下,像神华这样的大集团已把目光投向煤炭就地转化增值和深加工上,大有把资源价值“吃干榨尽”之意。
  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介绍,全长1.2公里的生产线可日处理煤炭6000吨。煤炭制出的汽油、柴油杂质含量低,能源利用率提升在60%至70%之间。
  “煤直接液化有助于推进传统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要求。”舒歌平说。

  转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鄂尔多斯东胜区华研物流公司的仓库前,十几辆搬运车忙进忙出,吞吐着成百上千箱的饮料、副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的华研物流园区里已经入驻了20多家物流公司,总投资40亿元,年交易量500亿元,可实现年利税5亿元。
  东胜区商务局商贸物流办公室主任高小军告诉记者,东胜区是鄂尔多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煤田的储量达727.52亿吨,但坚持三产强区。去年东胜区GDP达530亿元,60%来自三产,而物流业更是其中亮点。
  “物流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不仅是将当地资源运出去,还肩负着把外地商品、人才吸引进来的责任。”高小军说,“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鄂尔多斯将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的门户。”
  目前,鄂尔多斯二产占比达56%,其中“原”字号产业比重较大。“目前市财政收入的47%来自煤炭,我们希望这个占比能下降到30%以下,这要求我们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做大分母,把比重压下来。”杜梓说。
  近年来,鄂尔多斯着力发展非煤产业。随着华泰欧IV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下线、奇瑞汽车产业园开工建设、大唐铝硅钛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标志性项目落地,鄂尔多斯的三产占比在不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三产增加值达到646亿元,增长16.3%。
  “资源型城市若不转型,坐等资源枯竭,人们迟早会离开,留下一座空城,那时才是真正的‘鬼城’。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必须在有能力的时候,抓住时机促转型。”高小军说。
  把握适当的时间节点,经过从容转型的鄂尔多斯,将沿着一条畅顺大道,一路“猛开”下去。

  本刊照片除署名者外均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提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鄂尔多斯为保障房开“绿色通道” 2010-08-13
· 鄂尔多斯五名干部受处分 2010-07-16
· 本报批评报道有结果鄂尔多斯五名干部受处分 2010-07-16
· 鄂尔多斯达拉特火电厂一角 2010-06-28
· 鄂尔多斯将举办青铜器精品展 2010-05-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