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9月,在中关村论坛的会场上,先后登台演讲的摩托罗拉和高通两大高科技公司负责人开着玩笑说,多年来,他们飞遍全球都很难碰面,而近两年他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在北京。
两位大人物坦言,吸引他们来到中国的是一种孕育新兴技术革命的朝气和规划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氛围。过去5年来,一场新技术革命浪潮在全球愈演愈烈,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硅谷”中关村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发展机会,它还有更大的目标: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化的主动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集群落地:重磅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4月1日,“龙芯产业园”落户中关村北部聚集区。建成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性能多核CPU研发与应用”及“龙芯安全适用计算机CPU研制和应用”将率先入园,并形成围绕两个重大专项的高端集成电路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园的龙头——中国龙芯有限公司是由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同发起组建的一个将龙芯芯片全面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实体。
和龙芯产业园一样,来自科技创新国家队——中科院的一批覆盖集成电路、新一代显示、软件、信息网络、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产业化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中关村,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600至700亿元,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与首都北京的合作迎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新阶段,也为“中国硅谷”高端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6月1日,依托中科院计算所成立的曙光公司发布了“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其超强的计算能力不仅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最高速度,也创造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全球排名的最好成绩。与此同时,中关村北部集聚区的“曙光研发基地”也开始破土动工,入驻基地的曙光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为曙光公司新产品拓展和技术升级提供环境保障,进一步促进曙光公司成为高性能计算产业的技术领先者。
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年间,中科院科研机构共有1107项科技成果应用于北京企业,并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75亿元。从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开发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与应用,到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肿瘤诊疗重大装备研发”,中科院已在京初步规划形成具有不同格局和特色的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为新一代革命性产业的孕育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股权投资:探索院地合作的北京样本
激光显示技术是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技术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依托中科院技术力量成立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激光显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110项激光显示专利,已经授权47项。
为了争夺未来数千亿美元的全球显示市场,三星、卡西欧、三菱等国际巨头早就投入巨资研发推广激光显示技术。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中视中科公司董事长贾中达深感压力:与做制造业不同,技术创新需要冒风险,不敢于对未来预先投入,就难以在这场漫长的创新游戏中获得制高点。
让贾中达欣慰的是,2010年5月中视中科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代表北京市政府对中视中科进行股权投资,有力地推动了该项目在北京的进一步发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告诉记者,与一般的社会投资不同,政府股权投资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代表了国家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支持。具体来说,这种投资不会过多稀释公司的股权;上市前退出,这部分股权优先用于奖励公司管理团队,完善公司非货币收入的激励机制。政府股权投资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政府担保,方便企业贷款融资,还有利于直接撬动社会资本跟投,增加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首都科技集团等由北京市政府控制的投资平台已就“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技术”“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全固态激光器”“液态金属散热器”“民用核技术产业化”“大型复杂激光器产业化”“重组人抑素腺病毒注射液”等多项中科院重大产业化项目达成政府股权投资共识,并进入投资方案制定阶段。未来5年北京市还将统筹数百亿资金进行政府股权投资,支撑重大科技成果落地。
不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各地都高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旗,但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北京市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采取大规模股权投资的方式,不仅解了项目发展的燃眉之急,而且显示出北京市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定态度,这是地方政府对科技项目发展最有利的一种支持。
股权激励:开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今年6月初,由中科纳新制造的一套使用了纳米材料制版技术的印刷设备,进驻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试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报业第一家试用绿色制版技术的平面媒体。
作为中国现代印刷技术的一次革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让中国的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而纳米材料制版技术是一种非感光制版技术,它将纳米转印材料精确打印在具有纳微米结构的超亲水版材上,直接制版印刷。由于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思路,该技术有效缩短了制版流程,大大降低了制版成本,且制备过程无需避光操作,克服了感光冲洗过程中的化学污染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样品最终变成有市场号召力的商品,其间还需要巨大的跨越,这里面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还有需要一样重要因素:创业者的激情和勇气。
2009年3月,中关村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允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在纳米材料制版印刷技术发明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看来,这将为像纳米材料制版印刷这样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注入巨大的源动力。
没有让宋延林失望,利用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中科院所属院所企业进行了大胆实践。化学所的“纳米材料制版印刷技术”项目和过程所的“难选铁矿石循环流化床磁化焙烧技术”项目被先期列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案。
目前宋延林担任由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市怀柔区政府、联想控股、联想投资、北大方正和TCL共同成立的中科纳新(北京)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专门负责纳米材料制版印刷技术的产业化。他说,现在由化学所技术骨干和企业高管组成的创业团队已经搭建完毕,股权激励赋予了他们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一种从未有过的创业动力笼罩着每一个人。
截至2009年底,示范区已有202家单位参与股权激励改革试点。中科院作为中央在京单位中首个启动股权激励工作的单位,率先动员部署,已有近20家单位申报试点工作方案,其中中科院大气所、地理所、物理所、微电子所等4家单位已成为重大专项资金试点单位;过程所、化学所等8家单位共计11个项目成为中科院推荐首批股权激励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