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政府部门对物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态势,网民认为,物价水平持续攀升已影响到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并出台调控措施理所应当;但调控手段应尊重市场规律,摒弃计划经济思维。
政府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一位百度网友感叹“说起物价就心痛”,和他有同感的不在少数。媒体人石述思在博客上调侃道:“俺生活在伟大首都北京,已恍如纽约客。过去只有面对房价才有这样的感受,现在是全方位的。有些生活必需品还比人家贵。”
面对越来越难以忍受的物价,很多网友力挺政府“抑制价格过快上涨”。“我们除了期盼政府宏观调控之外似乎没有别的法子,难道寄希望于流动性过剩的热钱能网开一面,放这些炒作对象一马?”网易博主“tangzhiwei”表示,“政府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网易博主“阳信人”说,在一些百姓印象中,什么资源都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什么都该管,什么都能管。虽然这种看法有点“冤枉”政府,但依然显露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并且,调控物价的确是政府的天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调控物价,稳定价格,把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管好,是各级各地政府当前突出的大事。
行政干预价格并非治本之策
此前,有消息称发改委等部门可能采取行政措施限制价格上涨。尽管发改委官员随后回应“不会草率实施更为严厉的价格管制措施”,一些网友仍然强调,直接行政干预手段并非稳定物价的治本之策。
百度网友“lon_fee”表示,物价是由货物供需关系和货币供应关系决定的,只要还在大量印钞票,物价上涨就不可抑制。
和讯网博主盛大林则认为,粮油、蔬菜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原因还是成本推动。在通胀的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加之石油等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生产成本上涨了,价格自然跟着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直接限价的政策,很可能令销售商不愿意经销农产品,也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加剧食品的短缺状况。
搜狐网博主、经济学博士匡贤明撰文说,民众要的是中长期的价格稳定,而不是一时的稳定,这就需要从更高层面上审视这些价格管制手段。
调控物价要摒弃计划经济思维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说,行政限价是计划经济式的愚昧做法。持相同观点的盛大林表示,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调控物价的政策时应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思维,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切莫出台那种既不帮忙反而添乱的措施。
盛大林建议,不妨借鉴韩国经验——今年10月,韩国的蔬菜等新鲜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6%,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两年来,韩国人所钟爱的泡菜的原料大白菜价格上涨30倍。对此,韩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从11月1日起,燃气费平均降低4.9%;其二,增加大蒜、辣椒、洋葱等食品的进口,集中投放市场。10月中旬后,因政府放宽并增加相关产品进口,新鲜蔬菜等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盛大林分析认为,降低燃气价格既可以直接降低居民的生活负担,又可抑制通胀预期。而增加进口就是为了扩大供应,从而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平抑物价。归纳起来,韩国的经验就是“双管齐下”:在政府管制的范围内使用行政手段,而在市场领域则运用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