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有效规划不可或缺
2010-10-29   作者:记者 吴涛/广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

    作为一个没有经过高度工业文明阶段的国家,中国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补工业文明的课”,另一方面还需要避免工业化时代的“不节能”。这种前所未有的境况,使中国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遭遇到“中国式困局”。
  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国的生态城市和节能建筑之路,本质上其实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路,是中国社会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日前举行的“中澳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中国不可能照搬以前西方发达国家污染发展的道路,也不存在以不发展达到不污染目的的路径,“中国式困局”下的中国需要“中国式的模式”。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环境,“本土化、区域化”技术规划和实施,借鉴澳洲等有益经验,采用“平民化”标准,是我国生态城市和节能建筑重要的突围路径。

  在城市建筑问题中,52%跟设计阶段有关,11%是产品购买的差错

  在中国,城市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0%的比例,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当前城市建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社会节能意识亟待提高,成为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障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陆建生在不久前举行的“中澳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高峰论坛”上说。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叶青认为,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垃圾,城市化与碳排放共同增长。按照当前的模式,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中国全面完成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们这个阶段就有一个矛盾和困惑,我们要‘补工业化的课’,而工业化带来的‘不生态不节能’又显得‘不合时宜’,我们必须要做低碳的可持续的东西。这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蔡穗声说。
  城市建设中绿色节能建筑规划依旧缺乏,同时,复制外国的建筑形式却没有学习其内部运营系统,造成能源浪费。叶青认为,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在规划阶段对绿色节能建筑进行了有效规划的城市仅为少数,国内大多的城市建设中节能建筑依旧缺乏。叶青说:“我们在国内做了300万平方米的各种住区调研,在2005年至2008年间的城市建筑的各种问题中,52%跟设计阶段有关,11%是产品购买的差错和问题。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八’理论,也就是80%的问题都可以在20%的前提阶段解决。”一些专家认为,我国与国外一大的差距是,我国很多建筑如玻璃幕墙等复制了发达国家的建筑形式,但没有同步学习幕墙内部相关的处理系统,造成能源浪费。
  但整体而言,我国社会绿色节能意识依然有待提高。蔡穗声说,广东房地产协会在八年前倡导绿色住区的时候,很多开发商以为多种树、多种草,就是绿色。广东房地产协会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绿色是指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因使用者意识不够而导致的“节能建筑不节能行为”。一位参加“中澳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高峰论坛”的专家说:“如果是开着窗户吹空调,再低能耗的空调都是不节能的”。

  政府行业协同、本土化、区域化力求突围

  专家认为,我国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加强政府和行业的合作,因地制宜设定适合各地推广的“平民化”目标,注重各种行业标准和执行规范的“本土化”、“区域化”,破旧“中国式困局”。
  加强政府和业界合作推广,形成合力。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东北亚区司长施朗然说,澳大利亚政府支持成立了支持绿色建筑行业研发的绿色建筑委员会,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标准和目标正在形成。政府还出台了计划和项目来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专家认为,与澳大利亚不同,在我国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中,政府的主导性地位更强,但还是需要政府和环保行业携手作战,仅凭单独一方的力量难以高效的推动此项工作。
  设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民化”目标,加强末端控制。叶青说,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在中国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标准,如果设立的标准过高,不仅难以达到,而且会造成更多的能源浪费,“中国不仅需要高科技的昂贵的绿色技术,更需要‘平民化’、‘普世化’的绿色建筑技术”。部分专家表示,在推广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末端的控制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精细管理是环保实施的重要路径,定出适宜的目标,利用适宜的技术,降低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和环保。
  立足“本土化”,重视“区域化”。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发展绿色建筑和推行生态城市,基础环境和发达国家都不同,在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的中间阶段,在工业化经济水平还不高的地方、建筑行业水平还很低、科技对建筑的贡献率是低于科技对农业贡献率的情况下,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不可能的,必须是立足于本土。同时,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气候环境不同,需要根据各地的环境引进不同国家的技术。“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能照搬美国的A模式,也不是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都不要发展的B模式,而是中国特色发展的C模式。既要发展,又要低碳可持续,这对于中国是经济政治社会领域深刻的革命。”叶青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绿色建筑应该从“两高”误区中走出 2009-09-08
· 绿色建筑起步勿被开发商伪绿色迷惑 2009-06-25
· 绿色建筑标准推行力度不足 2009-05-27
· 与设计无关 丑陋的“绿色”建筑[图] 2008-12-03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2008-10-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