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的主要力量还是放在渤海,但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南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地球物理总师李绪宣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12米。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总经理宋恩来曾提交议案,希望国家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力度。他在议案中说,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从2006年起每年进口量都在1亿吨以上。但近年来中国原油产量基本徘徊在1.9亿吨,年增长量仅在200万至300万吨,而石油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中国能源发展应该从陆上转向海上,从浅水转向深水。
那么包括南海在内,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家底到底如何?
渤海有油、南海有气
“到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期间,预计海油产量将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对于不久即将实现的5000万吨大关突破,李绪宣的微笑里显露出底气。作为中国海油海洋勘探的技术负责人,李绪宣对于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充满了信心。
以2008年为例,中国海域主要勘探区达到25.7万余平方千米,探明储量2102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包括原油1400百万桶油当量。
油当量是按标准油的热值计算各种能源量的换算指标。中国又称标准油。1千克油当量的热值,联合国按42.62兆焦计算。1吨标准油相当于1.45万吨标准煤。
在2102百万桶总量中渤海湾探明储有1065百万桶油当量,占全部探明储量的50.67%;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分别储有614百万桶油当量和348百万桶油当量,共占全部探明储量的45.79%。东海探明储有75百万桶油当量,仅占全部探明储量的3.57%。
而在25.7万平方千米的勘探区域中,渤海勘探4.30万平方千米,南海西部勘探7.34万平方千米,南海东部勘探5.54万平方千米,东海勘探8.54万平方千米。从勘探区域和探明储量上比较,显然,渤海湾和南海海域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此外,在渤海湾探明的1065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占934百万桶。而在南海西部海域探明的614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只有246百万桶。
在净产量方面,2008年油气产量合计每天46.64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为每天39.81万桶油当量,天然气约为每天1.1百万立方米。在这1.1千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中,仅南海东部海域就贡献72.24%。
从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上可以明显看到,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18米的渤海海湾聚集着大片已开发油田,其中包括锦州凝析油气田、绥中油田、秦皇岛油田、渤西油田群、埕北油田、渤南油田群以及渤中油田等。而在更为广阔的东海海域则只有春晓油气田和平湖油气田。
在南海海域,近海油气田的开发已具一定规模,其中有涠洲油田、东方气田、崖城气田、文昌油田群、惠州油田、流花油田以及陆丰油田和西江油田等等,但更为广阔的南海深水海域仍尚待开发当中。
“渤海湾主要优势在原油,南海海域的优势则在天然气。”分析渤海湾和南海海域各自的优势,李绪宣这样总结。
中国的“小波斯湾”
值得注意的是,到2007年末,全球已有132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海洋有84处,通过海底钻探已成功在20余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2007年5月,中国在南海北部神弧海域成功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固体瓦斯”、“气冰”。
在2000年至2005年的勘探后,中德合作项目的技术人员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
参与该项目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根据初步勘测结果表示,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中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而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温度低于4摄氏度、即深海沉积层的温度中,由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深海沉积物中形成。
虽然今年中国海油仍然将主要力量放在渤海湾海油产区,但是在李绪宣的眼里,广阔的南海海域必然成为中国未来海洋油气的主要产区。
此前的8月19日,中国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在向股东们的半年致辞中印证了李绪宣的底气和自信。
傅成玉将中国海油产量增长的来源归结为三条,第一是核心的中国近海区域在经历几十年的作业后,对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已经有深刻的认识。2010年上半年,又在多个新的领域取得勘探突破,特别是取得一个大型发现“蓬莱9—1”,另外还有多个中型发现。
此外,中国海油以及合作伙伴对“流花29—1”的新发现也为未来南海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流花29—1—1”井估计日产天然气5700万立方英尺。而之前比较大型的“荔湾3—1—2”和“流花34—2—1”日产天然气分别为5300万立方英尺和5500万立方英尺。
深海开发一直是一个高回报的领域。除了深海区油气储量占未来可供开发油气储量的90%外,深海油气勘探成功率也很高:墨西哥湾是30%以上,巴西坎波斯湾是50%。一旦发现油气储藏,规模一般也非常巨大。从深、浅海区单井储量来看,比例约为159:7。
宋恩来则表示,南海占中国海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吨,被外界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150克的开端
虽然中国人在郑和下西洋时就开始了洲际海洋探险,但中国并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相对西方尤为落后。
以莺歌海油苗调查为起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54个年头。莺歌海位于南海海域。1956年,海南岛莺歌海村渔民报告,称在海岸外发现油气苗。随后,原石油部组织专业人员赶赴该地对油气苗展开调查。
在访问了上百个村落后,调查人员确定了39处油气苗点。此后从1958年到1960年间,工程人员开始在莺歌海地区钻试探井,在驳船上架起三脚架后,用钢丝绳加滑轮在套管内用冲击钻打出两口22到26米的浅井,捞出150克原油。
此后,越南战争的升级打断了南海油气的勘探作业。1972年越战结束后,原燃化部决定重新上马南海项目,并从陆地油田调派技术人员和设备,并选择湛江作为勘探基地,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开始对南海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渤海以及东海等地进行物探和局部钻探开发,虽然研究人员逐渐完成了近海区域的石油地质调查,但一直到1981年中国仅有3个渤海地区的小油田投入实验性开发,累计生产原油96.3万吨。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洋石油事业开始采取对外合作的方式,希望用国内的海上油气资源和市场优势,吸引国际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
198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数十家外国公司做出投标响应,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同年,中国海油应运而生,代表中国执行对外合作业务。
此后,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取得长足进展。到1996年,海上原油产量达到1718.4万立方米。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部分国外公司合作相继在渤海湾发现并开发“蓬莱19-1”等特大型油田以及曹妃甸油田群,在渤海湾实现年产原油超过1500万吨,成为继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之后中国东部第三大油田。
到2007年,渤海油气产量和储量达到一个新的增长期,正在向年产3000万立方米的目标靠近。目前,渤海油田和南海东部油田已经成为中国海上两大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不过,如此巨大的开发对于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来讲,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在中国陆上油田开采年限大部分超过30年的情况下,深海油气正等待着中国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