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的推动,8月份CPI保持上涨态势,同比涨幅达到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走势基本与市场预期一致,同时也引发对于央行是否加息的猜测。
负利率时代急需加息
署名余丰慧的文章认为,应该采取适度加息的策略。文章认为,CPI持续创新高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3.5%的通胀率,高出2.25%——一年期居民定期储蓄1.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居民10万元一年期储蓄存款,一年虽然名义利息收入为2250元,而实际上不但没有一分钱收入而且无形中被吞噬了1250元。应对CPI节节攀高首先应该是利率手段,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其负面影响。 署名马光远的博客文章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实现了今年以来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的首次反弹,进出口依旧强劲,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季度GDP增长达到9.5%左右没有任何悬念。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恰好为防止通胀、利率倒挂和资产价格泡沫提供了绝佳的时间窗口。同时,为了防止楼市的再次报复性反弹和物价的相对稳定,加息其实成了必然的选择。 署名黄祖斌的博客文章认为,在今年CPI连续数月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适度加息,不仅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适度加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此外,如有针对性地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提高贷款利率,或许比强力的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效果还要好。
加息是个坏主意
署名汪洋的博客文章认为,目前的通胀率,仅勉强算的上是温和通胀。事实上,百姓所感受到的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农产品,食品价格在推升整个CPI过程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货币因素,基本与年初没有太大变化。倘若加息,杀伤的是谁?打击到根本上涨因素了吗?没有!农产品供应短缺,该涨的还是会涨,但减少货币供给,用加息这一大杀伤力武器进行压制,打击了所有生产活动参与者。而在中国,农业是非资本密集型,加息对农产品价格影响,是间接的,无直接影响。如果真是这样,真可怜了实体企业。 署名天盈尊者的博客文章认为,一般来说,CPI连续三个月3%政府就会采取加息政策来调节,但是从目前经济状况来看,全球经济还不稳定,而美国还未出台相关收缩政策,中国不可能率先出台调控政策。 署名石建勋的博客文章认为,虽然目前国际上有少数国家加息,但美国则继续维持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如果先于美国加息,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加猛烈。如果人民币贸然加息,将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香港与内地市场,中国将面临更严峻的通胀考验。
货币政策“松”还是“紧”
除了是否加息的争论外,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舆论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署名陈序的评论认为,现在可以预计,未来数月国内物价涨势将会放缓。目前尚无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的必要。相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经济热度得到适当控制,宏观政策应该做好放松的预案。 然而,也有网民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货币超发的结果,未来货币政策不应该放松,而应该从紧。 署名易鹏的博客文章认为,从民众的利益角度而言,确需要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目前CPI高企、中国房价高涨背后的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货币供应过多。目前的农产品上涨的过程中,除开供求关系以外,事实上是很多热钱在炒作的结果。 署名泽秦的博客文章也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非对等加息。货币政策转向必然,为了平衡民生,牺牲一点所谓的政治业绩是值得称道的,这也是为了避免恶性通货膨胀。调节目前的货币过热,加息是一个必然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