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国内
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2010-08-20   作者:记者 王正忠 王圣志/合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33岁的唐相国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从事通信芯片方面的研究工作,2009年回国,在合肥创办了东芯通信公司,研发LTE(4G)移动通信核心芯片,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样机的开发。
  谈起为什么到合肥创业,唐相国说:“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创新典型试点市,并处于全面转型、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海归创业人员有多项优惠和扶持政策,各级领导求贤若渴。此外,合肥生活成本低、房价低、环境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创业条件。现在我的户口落在了合肥,全家都搬回了国内。”
  8月16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合肥就自主创新问题调研时说,“要尽最大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在皖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潜力,要让自主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亮丽风景。”
  据悉,安徽省企业自主创新呈现出“5个70%以上”的态势,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这一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令人瞩目。70.6%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73%的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71.9%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75.3%的省级攻关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2%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奇瑞公司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民族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在安徽,像奇瑞这样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安徽省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7家、试点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1125家。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推动战略,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相继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建设,成效显著。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39.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94亿元,年均增长34%,占GDP的比重从6.3%提高到10.9%。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721.8亿元,增长2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5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2009年,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九位,为近5年来最高位次。今年上半年申请专利数增长56.5%,增幅居全国第一位;获得授权专利数增长81.5%,增幅居全国第四位。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省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张宝顺说。 
  张宝顺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凸显,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不论是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还是提高发展质量,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推动。”
  安徽省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安徽省建立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积极促进社会资金投向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于2008年正式启动,包括安徽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当年起,安徽省财政设立了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落实各类项目资金、资助等支出。安徽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相关配套政策扶持创新企业,如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对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实行零收费等,政策的倾斜为创新型企业运行带来切实利益。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专门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投向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安徽省提出21条针对性措施,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主要包括,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来示范区落户的,将享受转出地同等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创新型企业所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等。
  未来十年,安徽省人才发展有四大目标。一是扩大人才规模,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382万人增加到806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8%,基本满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提升人才素质,主要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三是人才竞争优势增强,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力度;四是人才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安徽提出,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第一动力。我们要使安徽真正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和人才的集聚地。”张宝顺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四代核电自主创新大突破 2010-08-02
· 安徽出台21条措施支持皖江地区自主创新 2010-07-29
· 自主创新:作别“失去的20年” 2010-07-14
· 京沪深列软件城市自主创新榜前三 2010-06-25
· 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 2010-06-24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廓清·[思想频道]中国品牌的追求不能急于求成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