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众多,群众损失惨重。“日趋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黄祖跃说。
电信诈骗网络群由三大群体组成
2009年9月9日,浙江宁波市群众周某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冒用人民银行温州分行和温州市公安局名义,称其家中电话欠费并涉嫌洗黑钱,需要她将账户资金转账到安全账号内,骗走周某人民币9.4万元。 接报后,宁波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很快查找到诈骗电话线路的支撑点在境外某台服务器上。警方查明,仅2009年8月至10月,通过该服务器进入大陆的诈骗电话达100多万个,浙江、北京、福建等10多个省市400名群众受骗,涉案金额达3600多万元。 浙江省公安厅将此系列案件列为专案并展开进一步侦查。经查,这个电信诈骗网络群由三大群体组成:第一个群体是电信诈骗集团,拨打诈骗电话的犯罪窝点多设在台湾或国外;第二个群体是为电信诈骗集团提供通信线路、服务器和软交换平台等技术支撑的通信运营商、经营业者;第三个群体是为电信诈骗集团转移赃款的取款人员。这三大部分群体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之间通过非接触的资金付费方式维持诈骗网络的运转。 今年6月21日上午10时,经数月缜密侦查经营后,公安部指挥调度大陆17个省市区公安机关与台湾警方采取同步行动,成功摧毁了这个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群,抓获犯罪嫌疑人148名,捣毁诈骗窝点及地下洗钱场所57处。这是近年来大陆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团伙最完整、最彻底、最成功一仗。
源于台湾迅速蔓延全国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家、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金大志介绍,电信诈骗借助固定电话、手机、手机短信、网络等通信传播介质,发布、传递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一种犯罪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即手机短信诈骗、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此类犯罪突出的特点是,以非接触性的方式作案,整个犯罪过程中,不法分子与受害人不用打照面就能完成犯罪。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此类诈骗最早源于台湾,从1997年开始兴起,最初以“刮刮卡”中奖、六合彩中奖等形式诱骗民众上当实施诈骗,至2003年,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机、网络电话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已泛滥成灾。由于台湾警方打击力度加大,台湾骗子在2003年后开始潜入大陆,盘踞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建立诈骗窝点,并招募发展一些懂闽南语的无业人员充当一线话务员,实施诈骗活动。 从2003年至2009年期间此类犯罪的突出特点是实施隔岸诈骗,钻两岸司法协作的空子和漏洞,以逃避打击。在大陆设窝点,通过拨打网络电话,诈骗台湾岛内民众;在台湾建窝点,通过拨打网络电话,诈骗大陆民众。此后一些国内的不法人员开始效仿这种手法实施诈骗,屡试屡爽,迅速发展蔓延,祸害全国,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群体,目前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收到过诈骗的短信或电话。
发案增长迅猛已成突出问题
近年来,诈骗犯罪案件发案快速上升,危害日益严重。2009年,全国诈骗案件立案38.1万起,造成财产损失113.6亿元,今年1至4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诈骗案件10.8万起,造成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0%、69%。其中增长势头最猛的是电信诈骗犯罪。呈逐年多发高发态势,发案和财产损失金额成倍增长。 今年3月29日15时许,在深圳开公司的王先生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东莞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王先生,他在东莞开通的一部固定电话和他深圳家中固定电话绑定,现已欠费2000余元。王先生清楚记得,家中电话没有绑定或欠费。此时,对方建议王先生报警,并热情为他将电话转接至“东莞市公安局”。 电话中自称“姜警官”的男子告诉王先生,他的电话信息可能被人盗用,涉嫌从事非法洗黑钱,现案件已移交至检察院。“姜警官”再一次热情地将电话转接至“市检察院”。一位姓陈的“检察官”证实了“警方”的说法,称王先生确实涉嫌一宗“洗黑钱案”,并且目前中央已成立专案组对此案进行侦查,准备冻结其名下的所有资金。“检察官”提出建议,为了证实王先生的清白,请他将其名下资金暂时全部转移至“市检察院”指定的安全账户上,并请他记录了账户号码。 谨慎的王先生特意通过“114”查询了“姜警官”所提供的电话,结果认定确系东莞市公安局电话。打消顾虑后,王先生在3月30日至4月2日三天时间,按照“陈检察官”的指导,先后将自己全部款项2264万元人民币分别转账给36个不同账户。在此后的短短几天内,这些账户内的资金被犯罪分子在境内外多处快速取现。 此案成为至今为止全国电信诈骗案值最大的案件。 警方表示,目前诈骗团伙已经实现了分级作业,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诈骗过程环环相扣,加上通过技术手段更改来电显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据来自公安部的统计,2009年,仅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个省市群众损失就高达10余亿元。北京、江苏等地还屡屡发生百姓一次被骗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案件,高发时段,仅北京一天就发案近50起,每天经济损失数百万元。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多以电话盲拨、短信群发等形式进行,涉及面广,危害者众,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一个突出治安问题。
新“骗术”已衍生出30多个变种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了解到,从电信诈骗诞生之日起,骗子的各种骗术就在不断花样翻新。每过一两个月,警方就会接到举报新的“骗术”,至今已衍生出30多个变种,有中奖、汽车退税、信用卡消费、冒充熟人、绑架勒索、直接汇款、电话欠费、灾区募捐、网络购物、股票走势预测、彩票中奖等等。警方都会根据掌握的情报,及时通过媒体对社会作出预警信息通报。 反诈骗专家认为,虽然“骗术”名目繁多,但本质却只有三类,馅饼类、亲情类和震撼类。馅饼类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税、预测股市等名义,引诱事主汇款转账;亲情类是利用人们为亲人好友担心的焦急心理,欺骗事主汇款转账;震撼类是利用人们遭遇意外打击后的大脑短暂空白,操控事主汇款转账。一个“骗术”往往综合运用两类心理,增加迷惑性。 警方表示,绝大多数诈骗犯罪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从相关案件来看,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广大市民对有关电话功能的不熟悉、有关职能部门运作机制的不了解因素实施诈骗作案。因此,民众知悉银行、法律、税务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尤为重要。 此外,犯罪分子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个人信息,利用被害人发个人信息做文章,让被害人不由得不信,从而落入犯罪分子布好的圈套。因此,公民必须要养成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的重要信息外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