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共有20%的私募公司进行了人员扩充,扩张幅度最大的公司5月共引进3位人员,扩张幅度达25%。”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市场总监张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张茹说,私募基金人员扩充的来源很宽,但是基金经理、投研总监等核心人员,则主要来自于公募基金和券商等机构。若单从投研团队的规模来看,目前大的私募基金的规模已经非常接近小的公募基金。 最近,好买基金对中国主流私募基金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公司人员情况上来看,接受好买基金调查的私募基金公司平均人员总数为13
.83人,单家私募基金人员总数从7人到35人不等。私募基金公司平均投研人员总数为7.24人,单家私募基金投研人员总数从3人到16人不等,个别私募基金公司之间的投研实力相差悬殊。 数据显示,平均每家私募基金公司管理产品5.21只,平均管理总规模5.80亿元。其中,最小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为1600万元,最大的已达到30亿元。今年以来,高端理财客户的增加使得私募基金的发行驶入快车道。 专家指出,私募基金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对基金经理及投研团队的个人压力较大,而且,由于私募基金产品设计灵活,操作空间较大,基金经理的从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到个股配置的水平一览无余,其业绩差异度极大。在西方成熟市场,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普遍都有20年以上的投资经验,在经验和资本上都有了足够累积,才敢转投私募。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多数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业绩时间较短,同时公募与私募投资体制上的不同决定了在公募时期的业绩不一定能代表未来在私募能否取得成功。 在基金经理从公募跳槽到私募后,业绩的持续性是较大的考验。以近6月私募业绩排名为参照,剔除成立未满6个月的私募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25位过去曾在公募基金担任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业绩排名进行对比,发现在这25位基金经理中,只有8位基金经理公私募业绩都能在行业前1/2水平。目前只有汇利的何震以及尚雅的石波在公私募任职时能一直保持在行业前1/4的优秀业绩。 有的基金经理在公募业绩平平,到了私募却是如鱼得水。调查显示,共有10位基金经理在从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基金后,业绩行业排名有所上升。有成功的自然也会有不如意的。有12位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后,业绩出现了下降,其中有两位出现较明显的倒退。 云集了行业内知名“大腕”的私募基金,往往有着相对灵活的机制和简单而有效率的工作流程。那么,这些私募基金的业绩究竟如何呢? 根据诺亚财富最新发布研究报告称,到4月底阳光私募今年总共发行了58只新基金,而2009年阳光私募新发行量达到历史性的244只,预计今年发行数目将低于2009年。 大多数阳光私募基金从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都在0%至20%。但不同基金的收益率差异非常大,最低累计收益率为-63
.11%,最高累计收益率为29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