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在北京西三环的一家高层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赵晓(化名),曾经在行业监管部门和国有金融机构任过职的他,2006年底在北京注册成立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但是他进入投资这个行业,可能要追溯到更早的几年前。“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正在经历着疯狂过后的死亡,这个时间可能是一两年,也许会更长。”赵晓用一句“沧桑”概括了现在大多数PE面临的真实处境。 如果说,不到两年的大牛市造就了无数个市场神话,诞生出一些传奇人物和机构,使他们完成从不名一文到亿万身价的惊人跨越,是促成PE大发展、大跃进的温床的话,那么,自2008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市场则成为埋葬超级富翁的坟墓。目前,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很多PE正面临着资金链断裂、曾经高位接盘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回报的巨大压力,如何生存,成为这个曾经疯狂的行业最关心的话题。
“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企业”
在和赵晓接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他和他的团队主要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的流通股投资,重点投资领域是农业中的高端养殖。公司不大,只有15个人,以他自己的话说,人贵在精不在多,“巴菲特的公司也只有13个人。”他不只做基金管理人(GP),也自己投资资金于其中,做LP(有限合伙人,基金的投资人)。 “三年前,正是中国的PE兴起之时”,正如赵晓所说,那时PE的热潮在中国刚刚形成,被所有的PE界人士津津乐道的是之前两个最令人艳羡的案例:蒙牛神话和携程奇迹。 2002年开始,摩根士丹利与鼎晖、英联三家机构先后以各种方式投资蒙牛约5亿元人民币,接受国际资本注入的蒙牛由最初的7.24亿元销售额增长至2005年的108.24亿元,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如今国内乳业巨头。而三家公司的投入产出比约为500%,可谓赚得是盘满钵满。而1999年成立的携程网,一开始就得到IDG第一轮投资50万美元。紧接着2000年又接受软银、上海实业、美国Orchid(兰花基金)、晨兴集团,以及追加投资的IDG第二轮注资500万美元。2003年底,携程网成为第一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发行价为18美元,开盘价为24.01美元,至收盘涨幅达88.56%。 “2006年和2007年二级市场的牛市极大地激发了PE的热情,也产生大量泡沫,而二级市场的泡沫反过来又促进一级市场泡沫的产生。”赵晓说。据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咨询顾问清科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仅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17支针对亚洲(投资地域含中国在内)的私募基金成功募集46.31亿美元。与此同时,私募基金在中国内地共计31个投资案例,整体投资规模高达55.59亿美元。 “没有人能够抵御这样迅速和高额的回报,那时候催生了大量小的私人股权基金,甚至几千万的也有,有的选择做PE的人甚至连它是什么都没太清楚就开始建立基金管理公司了,这两年建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全国估计有数千家。”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企业”,赵晓说,“很多国内的民间资金和外资,都把资金往PE投。那时PE投资的成本太高,能有12倍至15倍的市盈率。”
很多都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但2007年5月30日之后,市场出现飞流直下的变化。“5.30”之后,中国股市牛态尽失,市场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泻千里”至目前的2000点左右。 PE的“冬季”也随之到来。据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机构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日前发布的2008年10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恶化影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步入冬季,投资案例数量处于历史低位,投资金额及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均大幅下降。10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3起,投资金额为1.76亿美元,环比下降68.1%;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875万美元,环比下降68.1%。 对于那些投资于PRE-IPO企业,期望借着大牛市大捞一笔的一些GP,现在无疑成为他们最寒冷的冬天。“去年一窝蜂的PE扎堆产生是非常不理性的,很多都不是投资而是投机,现在有的正在死去,有的两三年后就会死去。”赵晓向记者袒露了自己心声。 而这个时候,基金募集市场形势也在悄然逆转。2008年7月以来,中国市场募集完成基金数量、规模波动下降,10月份降至历史低位,仅有1支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减少80.0%;募资规模2.5亿美元,环比减少75.7%。“很多已成立的基金的进一步融资无法顺利到位。一般来说,一笔融资通常分若干期到位,6期、12期的都有,以前的LP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面临倒闭或业绩下滑而无法继续投资,这时,已经在投的项目就面临很大困难。”赵晓告诉记者。 “市场已由卖方市场(GP相对强势)转为买方市场(LP相对强势),基金募集难度不断上升。”一个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首先是证券市场指数大幅下跌导致LP阵营分化,部分LP由于对投资前景丧失信心而放弃对基金的投资;此外金融机构高流动性资产缩水导致低流动性的股权类投资超出配额,因而无法继续投资该领域基金。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这就会导致过去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成长型企业股价急剧下滑。你想想看,从之前的每股5毛跌到现在每股2毛5都不到,这是个什么概念。”赵晓说,“对于投资项目来说,普遍面临一是资本市场整体不好导致上市周期慢;二是金融危机危害实体经济,导致投资的上市公司实际业绩下滑。” “当然,具体每个行业受到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出口导向型、具有明显周期性的行业会更加被动。像劳动型密集的行业,没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是最被动的。而周期性不强,与内需相关的企业会好一点。”他分析说。
“现金为王”下的步步谨慎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投资,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赵晓的言语中已经没有以往多数PE狂躁的态度,他透露出了对投资更为理性的判断,“没有人不知道钱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我们选项目会更加谨慎,成长性企业,发展路径正确,尤其是体现中国经济增长特点,受益于城市化、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分工的中国优秀企业是我们追逐的。” 而在投资人和资金的选择上,PE也将更加慎重,“要选择更加稳健的投资资金,而不是以往快进快出的模式,因为现在做项目,5年以上的等待期是非常普遍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他指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铁路,道路等基础建设相关的产业将有望成为投资热点,同时能源类,农业,生物也会值得关注。 “而对于有些PE而言,这个冬天也是抄底的好时机,价格低了,投资的成本也低了”,赵晓坦言,两年多前他开始真正涉足PE,但并没有真正在一级市场投任何一个公司的股权,他或许预料到了现在市场的走势。“现在正是我抄底的好时机”,他笑着说,“巴菲特也说过,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而目前从逻辑上讲,PE会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走。但企业生命周期,政策生命周期,市场周期实际上并不吻合。”他强调说,“当波动产生共振时,大家都去投了,过两年市场就不行了。” “市场的洗礼作用是巨大的,经过这次调整,基金这个市场会有一个变化,一些真正有实力基金公司会脱颖而出,相反,一些冲动下激增的公司也会消亡。”赵晓微微沉思了一下说。
|
业内专家的共识认为我国的PE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投机性大于投资理念,如何将长期投资理念运用到PE投资中,如何发展国内的PE市场,在日前的PE北京全球论坛上,国内外的PE界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在八十年代中国的VC就像美国几年前的状态一样,美国几年前在VC方面做了大概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中国现在也进行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美国风险投资协会迪克森·多尔先生表示,“除了本国的政策,投资更要看全球范围内其他政府的政策,从而决定我们进入哪些市场。对于西方投资者来说,在亚洲新兴市场来进行投资还必须要了解本地的法律,有些文件还需要在海外法律之下进行制作。” 欧洲PE和风险投资协会的监督和公共事务主任玛丽·安妮可认为,PE投资不宜过度监管。“欧洲私募股权的确是受到监管的行业,但是我们的监管非常成功。它是建立在基金管理的层面上,同时监管官员和政府紧密合作,并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及时变通。”他向记者解释道,“我们27个欧共体,在一些原则监管上,我们会要求一些行政方面的政策,而且这些政策要保持一致。” 据了解,欧洲风险投资机构每年筹资的750亿欧元,而且有25%是来自于养老金、基金的渠道,大概30%来自保险公司,银行低于15%,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渠道或者投资者。“比起法律,自律更能够帮助我们和政府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表示。 与中国市场相反,欧洲私募股权大多通过股权买卖实现资本退出。3i集团执行合伙人克里斯·罗兰表示,在欧洲大多数私募股权退出都是来自于把被投资公司卖给战略投资者。“比如我们进去是少数股东,我们也可以把它卖出,甚至我们是多数股东时,也可以把它卖出,这样才能得到回报。”他随即解释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在欧洲二级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私募股权来说,将它的投资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退出机制。“在欧洲进行IPO也有,但它并不是重要的退出机制,不像亚洲和中国一样,所以退出结构是根本性的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成熟程度。”克里斯·罗兰说。 “在欧洲可以知道,我们可以得到同样风格的财务、法律或者环境方面的净值调查报告,” 克里斯·罗兰遗憾地表示,“但是在中国市场里,做净值调查和分析调查报告都非常困难。” | |
|
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相关法律法规和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不完善。这种法律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私募股权基金的良性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融资、投资和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三大运作步骤,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依赖于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以实现资本退出,但目前在我国除了沪深两大交易所之外,尚没有运作规范的三板市场,增加了资金退出难度,减弱了基金的流动性。同时,由于法律框架和三板市场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不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即对本土企业的投资,其设立与退出都通过境外渠道进行。 对此,专家建议,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将其具体运作规范加以明确并对其积极引导,同时加快全国性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协会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监管。第二,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退出渠道。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做市商制度、开辟创业板市场,让私募股权基金有退出渠道。第三,明确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问题。前者可以考虑将个人投资者纳入投资范围,以增加个人投资者投资渠道,分散银行与股市的风险,而且可以填补银行信贷与证券市场的真空。后者要避免以股权投资名义设立的基金过多地投资于证券市场。第四,发挥政府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促进作用,例如引导基金等都是政府参与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极其重要的形式。 目前中国政府对股权投资行业已经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批示研究支持该行业发展。据记者了解,此前为了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增加了有限合伙内容;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于近期再次联合颁布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同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也正在拟定过程中。(张莫
杨烨 陈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