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货币流通速度
    2009-09-15    陆前进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保证货币和信贷的稳定增长,维持银行体系足够的流动性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央行可以通过向市场投放或回笼流动性,控制基础货币的变动,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要依赖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是货币乘数。货币能否有效扩张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我们知道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基础货币或货币乘数的上升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控制流动性投放,控制基础货币,但是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能否增加要依赖于货币乘数。我国央行通过减少央票的发行,同时中央政府也扩大支出,政府存款下降,基础货币迅速增加。基础货币上升,货币供应量会否同时扩张呢?这要取决于货币乘数。央行不断下调法定准备金率,有利于提高货币乘数,但如果银行没有把资金贷出去,资金仍然停留在准备金账户上,超额准备金率会上升,货币乘数也不会上升,信贷并不能够得到有效扩张。另外,如果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意投资和消费,而把钱存在银行,则定期存款增加,活期存款下降,也会导致货币乘数下降。也就是说,虽然基础货币增加了,但是货币乘数可能下降,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得到大幅度上升。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如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自由投放或回笼资金,但是货币乘数并不完全是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只能够部分控制。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惜贷,居民和企业都不愿意投资,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例较高,货币乘数会下降,因此即使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可能下降或增长缓慢。
    第二是经济能否有效扩张依赖于货币流通速度。即使银行资金能够贷放出去,货币供给增加,但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小还依赖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实际上,我们从传统货币数量说理论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根据这一理论,实现一定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货币流通速度。即使经济体的货币存量增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流通受阻,商品市场的交易水平会下降,整个经济规模也会下滑,实体经济增长将变缓。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反映了一定量的货币供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下降了,货币扩张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下降。因此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市场交易顺利完成,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必须提升货币流通速度。
  实际上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利率以外,还有通胀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市场预期等等。如果通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将加快;如果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持有货币愿望将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也将加快;如果市场预期经济前景改善,人们扩大消费和投资,货币流通速度将加快。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如通货膨胀率上升会加速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也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如一旦经济恢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胀将上升。此外,货币流通速度还与资金空转有关,资金空转,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目前为了促进实体经济交易顺利完成,拉动内需,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必须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货币政策拉动经济的有效性。
  因此从货币政策的整个传导机制来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要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提高货币乘数(货币扩张的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经济扩张的程度)。货币乘数的提高有利于给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目前我国货币扩张,信贷市场活跃,货币乘数上升,市场流动性充足,我国央行已经克服了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信贷紧缩。关键是还要促进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促进投资和消费信心上升,尤其是民间投资和老百姓消费的提升。信贷途径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央行通过银行信贷的增加拉动总需求,扩大消费和投资,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信贷资金不断流向资产市场,导致资产泡沫,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相对会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将下降。因此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要有效控制银行信贷的流向,以保证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要和财政政策积极搭配,促进投资和消费,尤其是消费的增加,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这样银行信贷的增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