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进口秩序需要重建
    2009-07-16    梅新育    来源:东方早报
  钢铁工业是中国毋庸置疑的支柱产业,2008年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生铁4.7067亿吨,粗钢5.0049亿吨,钢材5.8177亿吨,这一切足以证明其地位。而中国钢铁工业又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开展生产,2008年一年即进口铁矿石4.4356亿吨,金额高达605.3163亿美元,这个金额已相当于澳大利亚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1413亿美元)的43%,等于新西兰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207亿美元)的292%。由于中国铁矿石资源不仅储量少,而且品位不高,为了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成本,为了给未来危机时期保留足够的战略储备,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合理价格基础上利用进口铁矿石,多多益善。
  然而,中国铁矿石进口秩序的混乱又是有目共睹,惟其如此,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在几次铁矿石进口谈判中都表现得处于下风,进口国本该具有的影响力似乎荡然无存,经济繁荣、铁矿石需求紧俏时期如此,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急剧恶化、本来会大幅度削弱上游供应商地位时依然如此。虽然国际铁矿石市场买卖双方集中度对比高度失衡,高度寡头垄断的卖方天然比多头竞争的买方占有优势,但优势如此一边倒,未免太不合理,也令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问题有目共睹,整治迫在眉睫。从何着手?对待那些道德沦丧,认为商业贿赂司空见惯,将国家利益和民族立场置诸脑后的人,动用安全部门,从惩治窃取国家秘密切入,对当事者群体当头棒喝,震慑其尽快收手,无疑可收立竿见影之效。我们坚决支持政府的立纲陈纪之举,反对某些外国政客和媒体在此事上的妄加非议,违规者必须受到足够的惩罚,中国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我们也要看到,这毕竟是秩序荡然之际的无奈之举,并非长久之计;要重建长期秩序,我们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要问题是重审铁矿石进口市场上的价格双轨制。进口矿石代理制为不少国家所共有,但长协价和现货价并存或许是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上的特色,这一制度设计之初必然有其合理初衷,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大量问题。由于长协价通常远低于现货价,尽管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禁止获得进口资格的企业将铁矿石转卖给没有进口许可权的企业,但双轨制下必然存在的价差却驱动企业百般规避限制,将获取的长协矿加价在现货市场上卖出,以此坐收渔利。也正因为能够方便地倒卖渔利,从而转嫁成本,甚至从进口价格上涨中渔利,参与进口长协矿谈判的企业尽力压低进口成本的内在动力大大削弱。等而下之者,一些私欲强而监督弱的企业高管还借此牟取私利,为此不惜损害企业利益。
  其次是重审相关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缩编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这一工作2005年就已经开始,我国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也从2005年的超过500家(其中贸易商占一半以上)减少到去年9月的112家,其中拥有进口资质的贸易商约为40家。为减轻国际铁矿石市场上买卖双方集中度的高度失衡,增强我方谈判力量,根据在窃密案和违规炒作中的作为进一步缩编铁矿石进口企业,自是顺理成章。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防止形成国内进口商对下游钢铁厂商的新垄断,并避免固定进口企业名单。此次重审后取消进口资质的企业数应当多于进口许可证减少数,因为在剥夺参与泄密、违规炒作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对具备实力且表现良好的企业发放新的许可证,有奖有罚,具备进口许可证的企业队伍不断流动,方有利于保持这支队伍的活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注意到我国反危机政策的负面作用,要看到反危机政策副作用正在日渐暴露,我们的不少目标相互冲突,需要协调。我们希望降低铁矿石进口成本,但大规模的反危机计划反而造成了钢铁业的热潮,刺激了铁矿石进口,给予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维持高价的口实。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2.97亿吨,相当于去年全年进口铁矿石数量(4.4亿吨)的67%以上,仅6月份就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达5529万吨,同比增长29.3%,这样的增幅,并不能完全被投机所解释。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稿件
· [要闻]降价33% 中方或败走铁矿石 2009-07-16
· 力拓案不会影响铁矿石谈判模式 2009-07-16
· 铁矿石指数定价不利中国企业 2009-07-16
· 铁矿石进口秩序需要重建 2009-07-16
· 澳方召见中国大使 铁矿石谈判未中止 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