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4日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调整后97号汽油每升为5.92元,上涨0.24元;93号汽油每升5.56元,上涨0.23元(3月24日
新华网)。
对于发改委这一决定,市场、百姓、消费者包括一些专家在内,共同的反应是:出乎意料。就在24日下午,一些加油站还在推出加油优惠政策进行促销。出乎什么样的意料呢?大多数人绝没有想到成品油价上涨的如此之快。发改委的理由是“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而决定上涨的。那么,不免使人们联想起在国际市场原有价格持续下跌时,中国的成品价格却迟迟不下调的现象。笔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从时间上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于2008年7月份达到最高点147美元左右,从7月份开始一路下跌到2008年12月19日,长达5个月的直线下跌时间后,国家发改委才决定汽油价格每吨下调900元、柴油每吨下调1100元、航空煤油每吨下调2400元。而国际市场原有价格从2009年3月份才开始缓慢反弹,到3月24日也不过24天时间,发改委却立即决定上调成品油价格。下跌5个月才降价,上涨仅仅24天就涨价。时间上的巨大反差,足以说明“降得慢涨得快”。
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跌幅看,从147美元跌到2008年12月19日的40美元,跌幅达到72%时,国家发改委才开始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而这次从3月初的40美元到3月23日的53.80美元,涨幅仅为34.5%,就开始涨价了。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7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趋势已经形成,信号非常明显,很容易判断,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却迟迟不下降。而这次国际市场油价刚刚往上走,向上趋势尚未完全确定,继续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却急急忙忙上调国内价格,实在令人费解。
有专家说,这是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的。那么,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接轨岂能跌的时候接的缓慢,而涨的时候接的迅速呢?这种接轨的人为因素、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浓重,同时,决不能为接轨而接轨。真正与市场接轨是,国内成品油供应商在足够形成充分竞争前提下,成品油价格任由市场供需调节。只要有需求,价格就不算高;只要有供给,价格就不算低。因此,目前,发改委所谓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与国际市场油价接轨的机制都是畸形的。
这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对于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负面的。本来启动内需、提振消费就非常困难,而这次成品油涨价是雪上加霜。比如:对刚刚有所好转的汽车消费业将造成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在防通缩,因此,提高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防通缩。这是经济学文盲才能说出的话。通缩的主要因素在于需求不足,购买力下降,而不是商品价格过低。如果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商品价格来解决通缩问题,那只能使得通缩越来越严重。因为,价格越高必然抑制需求,使得购买力越来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