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成败要靠实践检验
    2009-03-18    郭振纲    来源:工人日报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医保是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认为,新医改方案应该以社区医院为重点,且应对医生加强教育,实行淘汰制。医生不能想着怎么能让病人多花钱,怎么能多为医院创收。一些代表委员强调实行医药分家等。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实现全民医保是新医保改革的核心。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全民医保,特别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普通百姓,莫衷一是。
    人们对医保改革的期待大体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国民获得同等的基本公共医疗待遇;二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其中,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成为一个结点。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患者云集大医院,百姓不能获得平等医疗待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事实上,无论是强化社区医院建设,或实行医药分家,以及对医疗服务设立标准,都是技术性问题。强化社区医院建设,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大力量,但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依然如故;实行医药分家,已经呼吁了许多年,但以药养医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限制医生的待遇似乎也不实际。尽管提高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标准,可以降低一些患者的医疗费负担,但在医疗费用国家、地方和个人三方负担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难以从根本上降低百姓的医疗费负担。
    重要的是我们要正视并改革现行医疗体制中的弊端。正是医疗体制中存在某些不适应当前百姓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之所以不愿去社区医院,是因为社区医院的服务难尽如人意;大医院之所以人满为患,是因为大医院医疗资源先进。在国民医疗服务没有实现本地化、保健化的背景下,寄希望于社区医院解决国民医疗问题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的情况下,要求大医院降低收费标准似乎也不现实。惟有解决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医疗费用的社会化,才能根本上解决全民医保问题。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社区医院服务规范,建立社区医生的服务标准,加大社区医院的硬件建设,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报销标准,让国民能达到小病小医,大病能医,大医院应率先进行医药分家。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要建立公立医疗事业的公益化体制,加大国家的投入,对公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实行类似公务员的待遇标准,剔除医疗行业自我创收的机制。只有确立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强化医疗服务标准的规范化监管,提高医疗保险的社会化覆盖,使国民小病进社区,大病看得起,医生不再利用医院的垄断性资源牟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问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