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农业利弊兼有 防垄断还需未雨绸缪
    2008-09-05    本报记者 方烨 实习生 马丽    来源:经济参考报

  山东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种植。8月29日,大型机械在山东台儿庄区吴庄村田地里收割青贮玉米。新华社发(高启民 摄)

  江西万年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9000亩,养蚕农户达7000多户,并全部实现手持订单生产。8月30日,上坊乡港边村技术工人郝国珍在喂养桑蚕。新华社发(周科 摄)

  云南开远养猪户母猪领“补贴”。图为树木克上寨村彝族养猪户周华清(右1)在给喂食快出栏的架子猪在政府补助下,她家养猪年获益4万多元。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编者按: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准备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此,有人担心外资大举进军农业会影响到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记者走访了多方学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站在理性角度研究对策。

  卢锋:应该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表示,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各个行业都有外资的介入,而外资对农业领域的涉及却极其少见,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投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他们计划对某个行业进行投资,那么必定是看到了某种获取利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对中国市场而言不一定是不利的。
  卢锋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要注意控制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科学评估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其次,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要依靠粮食市场的建立。价格信号和市场信号在调节粮食供求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行政干预和对市场机制的压制可能带来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最后,粮食安全需要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粮食供给的补充来源,还能减少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而且出口能促进农村收入的增加。
  卢锋说,我们可以看到,产生粮食安全的隐患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虽然外资的进入也有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外资的行为,通过立法等手段对其进行监管,有效地利用外资给中国经济创造利润。在过去这些年中,外资在中国食品加工和出口行业中一直都有涉足,也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等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赢利,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外资的注入必定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而这些积极因素通常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刘玉满:外资介入能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表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给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比如就养猪业来说,中国国内养猪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这使得养猪业日益下滑,而外资的介入能有效地增加市场供应,对于稳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既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什么不能允许外资的加入呢?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引进外资本身就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刘玉满说,外资如果只是在生产领域发展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因为它会给国内的生产带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农产品生产业如果一直由低效的国内企业掌控,我们就只能保障一种低水平的粮食安全,而无法刺激国内农产品企业更大更强,也始终不能与国际相关行业竞争。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外资一旦进入加工领域就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在市场上握有主动权,抢占市场份额,这样就会对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投资背后的动机。

  段绍译:鼓励外资内资合理竞争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绍译对记者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产生兴趣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点说,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生不了效益的投资他们是不会做的。粮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安全与否乃是相对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中国土地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农业在中国仍然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因此就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紧缺、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在此情况下,外资的进入使得供给增加,物价下跌,对于国民福利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好处。
  段绍译称,我们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各种贸易壁垒的清除有效地调动了市场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那么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加以引导和控制,鼓励各种有效资源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市场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地保护国内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是在保护“落后”,国内企业就得不到健康有利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国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而政府的管制必须要发挥得当,既要宏观引导,又不能过多干预,努力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氛围。

  陶建平:有效引导 加强监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陶建平的观点与上述三位略有不同。他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肯定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从积极方面看,首先,中国农业领域的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能够弥补我国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使农业抗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能力大大提高,而规模经济也能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外资的进入将有效地改善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状况,解决供不应求的尴尬;最后,国内企业长期在小规模的经营范围内投资,经营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资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概念和经营模式,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
  同时,陶建平表示,外商投资农业领域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加强监督和管制,有效的引导外商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投资,避免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安全以及生物安全威胁。
  外商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就职其他行业的机会和能力,转移农业劳动力资源,减少农业人口。
  “我们在适当鼓励外资的基础上,也应该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到国外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国外的农业领域。”陶建平说。

背景链接

我已成为全球粮价“洼地”


  有资料显示,2008年5月以来,国际市场上1斤大米的价格超过了6元,而同期国内市场还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徘徊,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1/4;除大米外,国内面粉价格每吨大约5800元,国际市场价每吨接近7000元,相差约20%。毫无疑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洼地。
  另据介绍,2008年,国家开始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标准,国标三等白麦的最低收购价已由去年的每吨1440元提高到1540元。但是,由于农民产量提高增加的收益远远不能弥补成本提升增加的支出,国家储备粮食收购面临不少困难。当前我国小麦的绝对价位,不仅大大低于国际麦价,甚至较中国1996年的小麦价格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粮价洼地催生了投机行为。当前,许多热钱纷纷退出高利贷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价格上涨潜力最大的粮食市场。

国际资本觊觎中国农业

  正在愈演愈烈的全球粮荒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而与此同时,国际热钱在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开始加速进军粮食产业。
  国际资本开始觊觎中国农业。据《暸望东方周刊》报道,上海宏博集团首席资本运营官姜华透露,早在一年前,宏博集团替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做融资计划时,高盛就有意参与,只是囿于国家对于外商投资农业产业的限制政策,最后没有谈成。而“我们正在与德意志银行洽谈股权融资事宜。他们很看好养殖行业,而且投资的要求很迫切。初步谈成的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养猪场30%的股份。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谋求企业海外上市。”
  另据《中国财经报》报道,目前进入投资者视野的目标已经有位于加拿大、阿根廷等地的农耕地,中国的农耕地、粮库等也落入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视野。2007年以来,国内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开始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向农业,“三资”开发农业由此成为社会热点。2008年1月—5月,广东农业领域完成投资20.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1.4%。对外经贸大学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宗河)

预计下半年肉价维持高位

  虽然,上半年猪肉价格一直处于稳中下调的状态,但和肉价走低相反,养猪业的成本却逐日看涨。
  长春市成本监测所对长春市规模生猪定点调查户,2008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的调查也表明,下半年仔猪、饲料价格的上涨仍将是影响生猪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08年6月底国内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6%,出栏同比增长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超过20%,占生猪总存栏比重的10.8%。根据生猪出栏数来看,基本上可以初步确定今年春节的仔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那么下半年的生猪出栏尽管会有明显增加,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而进入9月之后,节日消费气氛渐浓,猪肉消费也将迎来旺季。需求的提升有助于支撑生猪高位价格。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猪肉价格缓慢回落,上涨趋势已被遏制住了,但仍在高位运行,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还不能忽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也认为,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然将会有所回落,但幅度有限。猪肉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并影响主要食品价格在高位运行。(据《中国食品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