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难以成为银行零售业务救星
    2008-07-07    作者:张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房贷业务因楼市成交萎缩而遭遇困境后,各银行纷纷把目光转向汽车消费贷款。4月和5月车贷业务增长明显,让银行更坚定了加大车贷业务营销力度的决心。

  据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4月份,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多减15.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减少6亿元,同比多减10.9亿元;当月中资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汽车消费贷款2.7亿元,相当于其1季度汽车消费贷款增量。再看5月份,上海市中外资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8.8亿元,同比多增4.6亿元。其中,当月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4.1亿元,同比多增5.5亿元;当月中资银行新增人民币汽车消费贷款3亿元,较上月多增0.3亿元。
   车贷业务曾在个贷业务中很不起眼,个人房贷占个人消费贷款的九成以上。然而,楼市成交较去年同期大幅跌落,以及汽车销售市场的活跃,使银行不得不考虑“转攻”车贷。据了解,车贷市场升温在各地具有普遍性。1至4月,宁波汽车贷款余额为23.88亿元,同比增长了54.84%。与房贷不同的是,银行内部涉足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不止个贷部一家,还有信用卡部。多家银行把汽车消费引入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中,例如,招商银行与通用别克联合推出“车购易”业务,持有招行信用卡的消费者承担一定手续费,就能像还信用卡透支款一样,按月分期偿还购车贷款,免去所有利息。
  房贷疲软促使银行“转攻”车贷,在2006年下半年就上演过,中国银行等在当时推出了多个车贷新品。然而,2007年房贷业务随楼市成交活跃出现的大幅增量,使车贷业务的地位并未上升。如今的情况不同于2006年,不仅房贷业务面临受挫考验,而且楼市跌声在深圳等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心理。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对楼市成交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对银行来说,房贷业务本身不可能增加消费,“靠天吃饭”的局面很难改变,只能继续看楼市成交的“脸色”。招商银行零售银行总经理刘建军在一季报发布后曾表示,宏观调控对个人再购房已经有所控制,个人房贷在2008年会急速减量,个人贷款多元化是今年的主要策略。据他透露,“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车贷、理财产品抵押贷款是今年招行个贷业务的主攻产品。”
  然而,车贷业务能否挑起拉动银行零售业务增长的重任,在业内存在疑问。车贷与房贷的一个不同之处,是银行还得面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挑战。国内主要汽车商都建立了自己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利率虽不占优势,但其不需要繁杂的费用,首付交纳的金额也少于银行,对购车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上海汽车金融消费市场中,汽车金融公司占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成也市场,败也市场”,车贷业务也可能步房贷业务的后尘。随着油价高涨,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前景,各方已明显看空,汽车股更是成为股市上做空的对象。通用汽车股价跌至195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林证券称通用汽车破产不是没有可能。油价高涨不可能使中国市场“独善其身”。上海汽车、一汽轿车等承认,油价高位运行,预计公司6月份汽车销量将下滑。有机构分析上海和广州的经销商数据认为,继5月份比4月份下滑接近20%之后,6月份上半个月的终端销售情况同样不妙。在5月份下滑的基础上,估计6月份环比下滑仍超过20%。这意味着6月份汽车市场将可能出现今年首次同比负增长。
  车市销量跌落,对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来说都是一种伤痛。国内汽车消费的按揭率本来就较低,哪怕是贷款成本的让利,对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振作效应。对于近期作为卖点的“零利率”,银行内部并不完全看好。一方面,“零利率”是汽车金融公司早已有过的招术;另一方面,采用信用卡业务模式的“零利率”有很多局限性,分期付款受信用额度的制约,年限不能超过2年。有的“零利率”更是一种销售噱头,得不到销售商补贴,把利息支出变成手续费支出,借款的总成本未能节省。
  可见,银行车贷业务一是难以像房贷业务那样获得市场“垄断”,二是高油价带来汽车消费较大变数。车贷成为零售业务“救星”的可能性不大,重要的还是,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减少对存贷利差业务的依赖。

  相关稿件
· “厂商车贷”在济南受捧 2008-05-21
· 上海大众斯柯达推出零利率车贷服务 2008-03-12
· 银监会下发通知 就汽车贷款发出风险提示 2008-01-16
· 新年伊始 房贷车贷月供增加切记足额还款 2008-01-14
· 车贷诈骗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图] 200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