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是我国石油政策的必然选择
    2008-06-06    作者:储著胜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现行石油价格政策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价格管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石油价格的相对低廉首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石油资源稀缺预期的日益强化,最大限度地节约石油资源的使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石油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使得我国必须在节约石油资源使用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节约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种资源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化。如果我国能够解除石油价格管制、和国际接轨,那么,必将对石油资源的节约使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对很多行业和企业影响甚巨,其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和企业运行成本的高低。石油价格在政策管制下变得相对便宜所带来的一个负面效果是,一些本来并不具有经济合理性的建设项目也因有利可图而相继上马建设了,结果不仅增加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种相关资源的耗用,而且还使整个经济布局的合理性遭到破坏。因为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向和分布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内在要求来进行,所以整体社会福利的下降也就不可避免。
  石油价格的管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而非缓和市场的供求矛盾:一方面石油需求会因价格的相对低廉而增加,另一方面石油供给又会因生产者利益受损而受到限制。在国内供求出现矛盾的情况下,本来应该通过增加进口、抑制出口的方式来减轻这一矛盾,但是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石油需求方因为国际石油价格较高而缺乏进口石油的积极性,而石油供应方则因国内市场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而倾向于出口石油。这样,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内石油供求关系不是趋向于缓和而是进一步紧张了。
  石油供应紧张使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短缺,不能及时加到油和排长队才能加到油的现象屡屡出现,这种现象给当地社会经济生活所带来的成本付出,我们也不可小视。
  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国有石油企业,在国家进行石油价格管制期间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从社会责任这一角度来看,这是企业必须接受的。但是中国石油等企业既然已经上市,成为社会公众公司,那么,在利益得失的安排方面我们就不能仅从大股东角度出发,还需要考虑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一味地让这些公司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牺牲自身的利益,实际上是对其中小投资者的一种侵害。我们不能长期靠政策手段来抑制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否则,投资者就只能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了。这对这些企业以及整个证券市场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相对低价的石油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游各种产品的价格,当我国大量廉价产品出口到国外时,实际也就等于这些产品的国外消费者享受了我国政府的石油补贴;至于那些设立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就更是一直在使用我国相对低价的石油,而直接感受到石油补贴所带来的好处了。很显然,这种对外的非直接的石油补贴对于我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损失。
  由上可见,石油价格管制的负面效果是多重的,因此,实现石油价格市场化乃大势所趋。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改革之所以一再推迟,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担心在CPI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放开石油价格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我国石油价格而言,现在可以说已到了必须进行最后决断的时候了,石油价格管制也只能用于一时。面对全球范围内资源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客观形势,顺势而为当是我国政府的明智选择。

  相关稿件
· 油荒频现 石油巨头是什么意思 2008-06-04
· “中石油们”还套牢了谁 2008-06-03
· 中石油将继续停止出口柴油 力保国内供应 2008-06-03
· 中国石油地震灾区加油站开业率已达到98.2% 2008-06-03
· 杨建龙:发展石油期货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200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