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21 记者:聂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讯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发表公告,批准全球第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在大连的芯片制造项目。业内专家指出,此举将对国内芯片制造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发改委的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为25亿美元,全部由英特尔公司自筹解决,资金将用于建成一座具有月产12英寸、90纳米集成电路芯片5.2万片生产能力的工厂,主要产品为CPU芯片组。 国内一家权威研究机构的专家指出,目前国际上的芯片制造技术正处于更新换代阶段,90纳米的芯片技术正在被65纳米的新技术所替代。考虑到英特尔新工厂的建设周期,该项目建成投产时,国际上90纳米的芯片技术很有可能已被取代。“但即便如此,到时英特尔的90纳米技术在国内也是比较领先的。国内芯片厂商虽数量众多,但其中技术真正成熟的却较少。英特尔在大连的项目应该对国内的芯片制造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于英特尔在大连建厂,发改委的公告没有透露更多信息,英特尔方面也未有更多信息披露。不过,国外媒体报道却较为详细。美国《商业周刊》14日撰文表示,英特尔在中国的第五座工厂将用于生产电脑内部的关键组件——芯片组、内存芯片以及键盘和鼠标等。彭博新闻社日前援引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研究称,大连工厂的投产将使英特尔公司的销售总额在五年内翻三番,从2005年的410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240亿美元。 “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另外一个是芯片制造商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本地供应也很充足。”野村证券公司的半导体分析师里奇·徐在接受美国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 英特尔公司最近上报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年报显示,2006年,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销售额超过121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354亿美元的34%以上。 美国加特纳市场研究公司半导体分析师唐颖浩认为,此举将大大降低英特尔芯片组的生产成本,有效缓解英特尔在美国本土的制造成本压力。 不过,英特尔在华投下如此巨资,也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些许争议。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国内有人担忧: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工厂将因此闲置,另一方面美国战略性制造技术转移到中国,将降低美国在此方面的领先优势。但不少人也指出,目前英特尔公司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以及马萨诸塞州共建有21万平方米的制造工厂,这些工厂目前可观的销售状况以及未来良好的销售势头足以证明以上担心纯属多余,仅仅美国国内订单就已经让这些工厂应接不暇。 而对于战略信息技术方面的担心更大可不必。美国亚利桑那州默丘里市场咨询公司总裁迪恩·麦卡伦对《商业周刊》表示:“英特尔公司最先进的并不是将要在中国应用的芯片组制造技术,而是其微处理制造技术。英特尔生产处理器芯片的技术已经达到了65纳米制程工艺水平,但是它生产芯片组的技术仍停留在上一代即90纳米制程工艺水平上。” 据悉,此前英特尔微处理器的主要产地在美国、爱尔兰和以色列。2006年,英特尔方面曾表示,在其176亿美元固定资产中,超过116亿美元的资产在美国国内,28亿美元资产位于爱尔兰,仅有38亿美元资产位于以色列、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
|
|
|
|
|
|
|